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溪河位于川东丘陵区,是嘉陵江的支流。由于干、支流河道下切侵蚀速率的差异,越溪河河口出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裂点不断向河流上游移动。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在距河口2.3公里处,不断向上游移动的裂点发育为瀑布(下图)。以瀑布为界,上游河道宽浅,而下游河道则为“V”型。
简述河口处形成裂点并发育为瀑布的地质过程。
嘉陵江流量大于越溪河流量,下切速率快,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地向河流上游移动;不同硬度岩石的下切侵蚀差异,形成瀑布。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越溪河属于嘉陵江支流,其中嘉陵江流量大、流速快,下切速率快,由于越溪河下切速度较慢,造成越溪河河口处出现裂点;在河流溯源侵蚀的作用下,裂点不断沿越溪河向上游移动;同时由于越溪河流域广泛分布有硬度较大的砂岩,其下为较软的泥岩,由于不同硬度岩石遭受侵蚀的速度存在差异,最终形成瀑布。
分析越溪河瀑布上下游河道形态差异的成因。
以瀑布为界,越溪河上游河床岩石为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以侧蚀为主, 形成相对平坦开阔的宽浅“U”形河谷;下游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
"]]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越溪河瀑布上游河床地区为砂岩,岩性较硬,不易被侵蚀,河道较浅;上游主要对岩性相对较软的两岸发生侧蚀,因此河道逐渐变宽,最终形成宽而浅的“U”形河谷;下游地区河床为泥岩,岩性较软,易遭受河流侵蚀,且该地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显著,在河流下蚀作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深度较大的“V”形河谷。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