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第四纪火山活动的产物,由多期次喷发形成。岛屿西南侧发育高30-50米的海蚀崖,东侧受季风浪作用形成连岛沙坝和珊瑚礁群。遥感监测显示,岛屿放射状水系向四周延伸,局部区域因断层活动形成地热泉。下图是涠洲岛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水文与人类活动数据。水文变化:近3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3.8mm/年,海岸线年均后退0.6米;地下水监测显示,雨季潜水位上升1.2-1.8米,旱季下降至基岩裂隙带。人类活动:2020年游客量达150万人次,原生植被覆盖率从65%降至48%;珊瑚礁覆盖率从2010年的42%降至2022年的18%,
结合材料一,说明放射状水系发育的自然条件。
①火山多次喷发形成锥状山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②火山岩裂隙发育,利于地表径流向四周辐射状下蚀与流动。
"]]放射状水系是由中间流向四周,表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材料一可知,当地多火山,火山多次喷发形成锥状山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当地基岩有裂隙带分布,这与火山岩裂隙发育有关,地表裂隙分布利于地表径流向四周辐射状下蚀与流动。
根据材料二,解释水文动态变化对海岸侵蚀加剧的影响。
①旱季时地下水降至基岩裂隙带,海岸带土壤盐渍化加剧,植被固土能力减弱。②雨季潜水位快速上升,导致岩土体积膨胀变重,海岸抗侵蚀能力降低。③海平面上升,海水加速侵蚀海岸带。
"]]由材料二可知,旱季时地下水降至基岩裂隙带,岛屿所在的地下水位较低,有利于周边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使海岸带土壤盐渍化加剧,不利于植被生长,植被固土能力减弱;雨季潜水位上升1.2-1.8米,潜水位快速上升,导致地表岩土水分急剧增加,岩土体积变大且变重,海岸地区的抗侵蚀能力降低,易被海水侵蚀;近3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3.8mm/年,说明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剧,海岸受侵蚀加剧。
结合材料二,分析海岸侵蚀加剧的人为原因,并从生态角度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原因:①旅游开发占用土地,使原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海岸输送的泥沙增多;②泥沙变化导致部分珊瑚礁死亡,海浪冲击增强,侵蚀加剧。措施:①人工种植珊瑚礁和红树林,利用其减弱海浪对海岸的冲刷;②在裸露区域种植耐旱、耐盐的本地植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③规范旅游活动,减轻旅游开发对海岸带生态的直接破坏。
"]]由材料二可知,2020年游客量达150万人次,说明当地旅游业规模较大,由于旅游开发占用土地面积大,破坏岛上原始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而当地地势起伏大,所以加剧了地表水土流失,河流向海岸输送的泥沙增多;珊瑚生长需要清澈的海水,入海泥沙增加将导致珊瑚礁死亡,使海浪侵蚀海岸增强。针对岛上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应恢复本地自然植被,在裸露区域种植耐旱、耐盐的本地植物,恢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针对入海泥沙增加对珊瑚礁的破坏,应在海岸带种植红树林,削减风浪,并恢复珊瑚礁,减弱海浪对海岸的冲刷;针对当地游客数量过多,旅游规模过大的现状,应规范旅游活动,适当限制登岛游客数量,减轻旅游开发对海岸带生态的直接破坏。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