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黄河流域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断加剧。对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驱动机制的研究表明,县域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也在增强。

材料二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和增长型5类。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空间差异大,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流域差异显著。图为“黄河流域乡村人口空心化类型百分比图”。

材料三宁夏贺兰县常信乡乡村空心化现象曾经非常严重,四十里店村一度成为“空心村”。近年来,常信乡进行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种植、建设稻鱼空间生态观光园,同时积极推广无人机、5G数字化农业展示等技术。通过多种措施,常信乡有效缓解了乡村空心化现象,推动了乡村振兴。

 

据图写出目前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地域类型的演变特征。

[["

黄河中游地区;由以衰退型和衰弱型为主逐渐演变为以衰败型和衰退型为主;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衰败型;下降最多的为衰弱型。

"]]

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和增长型5类,读图可知,中游地区衰败型占比最大,说明是乡村空心化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可知,其地域类型的演变特征应从总体变化和最值变化作答;总体看由以衰退型和衰弱型为主逐渐演变为以衰败型和衰退型为主,最值变化为增长幅度最大的为衰败型;下降最多的为衰弱型。

运用推拉理论分析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现象形成的驱动机制。

[["

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需求减少,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均收入低、生态环境差等;县城城镇化水平提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高、环境优美等。

"]]

题干要求运用推拉理论分析,故推力来自于乡村,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需求减少,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均收入低、生态环境差等促使人口外迁;拉力来自于城镇,由于县城城镇化水平提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高、环境优美等,吸引人口迁入,从而造成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现象形成。

结合常信乡的成功案例,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提出合理建议。

[["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广先进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政府引导城乡要素流动,增加乡村人才吸引力。

"]]

乡村振兴的措施可以从农业发展、产业发展、区域环境改善等角度作答;乡村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增加经济收益;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收入;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就业;推广先进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迁;政府引导城乡要素流动,增加乡村人才吸引力,有助于乡村振兴。

高中 | 第二节 城镇化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全球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城市用地面积的大幅度扩张以及人口大量涌入促进了超大城市的形成。图示意纽约、东京、孟买、天津不同阶段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0年我国某超大城市有常住人口1512万,2020年达2094万。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该市常住人口不会超过2300万。下表示意2010—2020年该市三个圈层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县城及小镇起着关键作用。下图示意城乡融合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破解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空心村问题,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空心村整治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者通过数学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城镇化的倒“U”形曲线,并在世界诸多国家的城镇发展历程中得到验证。下图为城镇化倒“U”形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