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回答下题。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 ②四季变化 ③降水总量 ④物候现象

["

①②

","

①③

","

②④

","

③④

"]
[["C"]]

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合称二十四节气。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2023年芒种时间为6月6日,该时节属于夏季;甲地“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表示芒种在端午节前,这一年雨水会分配不均,干旱的可能性较大,荒田出现的概率很高,是典型的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因此二十四节气能客观反映四季变化与物候现象,②④正确。C正确。

据图推断(        )

["

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

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

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
[["B"]]

我国小麦分布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属于春小麦,长城以南属于冬小麦。甲地位于山西南部,地处长城以南区域,种植冬小麦,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下旬,但梅雨是指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持续受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锋面雨带影响,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A错误;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由材料可知,甲地位于山西南部,乙地位于湖南中南部,乙地位置较甲地偏南,6月10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故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C错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故昼长周年变化大于乙地,D错误;乙地位于湖南,“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说明乙地洪灾明显,而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利于防灾减灾,B正确。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