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三节 人口容量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
第三节 人口容量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曾处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地带,生态环境最恶劣时75.4%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人均耕地面积仅0.78亩(1亩≈666.67m2)。20世纪90年代,当地居民开始开山炸石,先把石缝里的泥土抠出,将石头炸烂铺平,再把泥土均匀地铺在石块上,多余石块垒成石埂。通过“六子登科”模式(见下图),当地走出了一条“山、水、林、田、路、村”石漠化综合治理新路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开山炸石的首要作用是( )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改善人居环境 ③防治水土流失 ④提高作物产量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考查石漠化治理措施及作用。结合材料可知,西畴县土地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少,当地村民将石头炸烂铺平,主要目的是增加平地,进而增加耕地面积,①正确;多余石块垒成石埂,能够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以保障新增耕地的质量,③正确;开山炸石增加了耕地面积,便于进行农耕,但并没有直接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排除②;提高作物产量并非该措施的首要作用,排除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推测需要“移位子”的村庄在搬迁之前( )
生态环境恶劣
","农业精耕细作
","居住用地紧张
","坡耕地比例大
"]考查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地处云贵高原,土地石漠化严重,部分村庄需要“移位子”(易地搬迁),说明这些村庄所在地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即使进行了石漠化治理,环境承载力依然很低,村庄只能搬迁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A正确;农业精耕细作属于农业生产特点,与人口及村庄整体搬迁关系不大,排除B;居住用地紧张和坡耕地比例大均不会导致村庄整体搬迁,C、D错误。故选A。
平地“铺毯子”对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增加农村公路,方便农田耕作
","恢复森林植被,提高耕地肥力
","改善灌溉条件,发展高效农业
","禁止乱砍滥伐,增加经济收入
"]考查农田改造措施及作用。平地“铺毯子”具体表现在高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以及改善水源条件,这与农村公路建设无关,A错误;恢复森林植被和禁止乱砍滥伐是山腰“系带子”和山顶“戴帽子”的作用,侧重于生态保护,B、D错误;当地地表水缺乏,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平地“铺毯子”可以通过改善水源条件来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状况,促进农业稳产高产,C正确。故选C。
高中 | 第三节 人口容量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