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发展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旨在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输送至华北地区,其中线干渠输水方式以明渠为主,局部为管状涵洞。自2014年正式通水以来,中线干渠主要在石家庄至北京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冰情,形成岸冰、流冰及冰层等现象,导致其冬季输水能力显著降低。如图左示意中线干渠京石段概况,图右示意中线干渠京石段冰情。
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情时间分布特征。
冰情发生的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冬季,即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底;不同年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波动;初冰时间呈现推迟的趋势,终冰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冰期时长呈下降趋势。
"]]由图可知,冰情发生时间集中于冬季,大致在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底 。从年际波动看,不同年份初冰、终冰日期有差异,并非完全固定。长期趋势上,初冰时间随年份推移整体推迟,终冰时间提前,使得冰期时长(初冰-终冰间隔 )呈逐年下降态势,反映出区域气候或干渠环境等因素,在长期尺度对冰情起调节作用。
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期输水能力显著降低的原因。
冬季气温下降导致渠道内水温降低,形成岸冰、流冰及冰层等现象,增加了水流阻力,减小了流速和水深;冰塞和冰坝现象阻碍了水流的正常输送,导致中线干渠冬季输水能力显著降低。
"]]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下降,干渠渠道内水温随之降低,当水温低于 0℃,水体逐渐冻结,形成岸冰(依附渠道岸壁的冰体 )、流冰(随水流移动的冰块 )及冰层(覆盖渠底、渠面的冰盖 )。这些冰体增加水流阻力,让水流速度变慢、水深变小,输水 “通道” 变窄且输水动力变弱 。同时,流冰堆积、冰层局部增厚,易形成冰塞(冰块堵塞渠道 )、冰坝(冰块堆叠成坝体 ),直接阻碍水流正常输送,使干渠过水能力锐减,最终导致冬季输水能力显著降低。
适量减少冬季输水量,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层稳定封冻及冰期输水安全至关重要,试分析原因。
可以降低水温下降的速度,减少渠道表面结冰的可能性;降低水流速度有助于减少因水流扰动引起的热量散失,进一步降低渠道结冰风险;可使水流趋于平稳,减少冰块的聚集和堆积,降低冰塞冰坝形成的概率,保障输水安全;进而保障中线干渠冰期输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输水安全。
"]]适量减少输水量,一是能减缓渠道内水温下降速率,因水流携带热量,水量少则单位体积水体热量散失慢,降低渠道表面快速结冰、冰层快速增厚的可能性 。二是水流速度会随输水量减少而降低,弱水流减少因水体扰动产生的热量交换(扰动易使水体热量散发到低温环境 ),进一步抑制渠道结冰,降低结冰风险 。三是平稳、低速的水流,不易让冰块聚集、堆积,减少冰塞、冰坝形成概率,避免因冰块堵塞引发输水中断、渠道损毁等问题 。通过这些作用,保障干渠冰层稳定封冻(冰层均匀、厚度合理 ),维持冰期输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输水安全 。
高中 |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