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洋流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二节 洋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西班牙南部部分区域及其近海波浪特征。该区域有沿岸流(与岸线走势相平行的局部风海流)流经,海岸泥沙主要来自R河。2004年,当地在距河口以上19千米处兴建水库调蓄R河径流,甲海岸泥沙堆积量减少、岸线后退。为此,当地从乙海岸人为搬运泥沙补给甲海岸,但收效甚微;后调整水库运行方式进行冲淤调沙(即雨季通过水流将库区内的泥沙和河床淤沙输入海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判断该区域沿岸流的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自西向东流。(或“顺时针流动”,“自西北流向东南”)理由:近海西南向波浪频次和浪高均较大,说明该区域盛行西南风;受陆地轮廓的影响(或“海岸线大致呈东-西走向”)。
"]]结合图片信息,该区域沿岸西南方向海浪的频次略高于东南方向,1米以上浪高的海浪频次也明显高于东南方向,而波浪方向通常与风向一致,说明该区域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推动表层海水向东运动;其次,该海岸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西南风驱动的波浪接近海岸时,收到海岸阻隔后会形成沿岸流,最终沿岸流沿陆地轮廓自西向东流动。
分析与甲海岸相比,乙海岸河流泥沙堆积量大的原因。
甲海岸与盛行风向垂直,而乙海岸与盛行风向近平行,因而甲海岸海水侵蚀较强;(或“搬运能力较强”,“泥沙不易沉积”)河流泥沙随沿岸流自西向东搬运至乙处;乙海岸东侧陆地(岬角)阻挡沿岸流,使其流速减缓,(或“流速较慢”)利于泥沙堆积。
"]]结合图片信息,甲海岸与西南风大致垂直,受波浪直接冲击,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泥沙堆积,而乙海岸与盛行风方向近平行,波浪能量较弱,侵蚀作用弱,有利于泥沙堆积;R河输入的泥沙原本主要堆积在甲海岸,但受自西向东的沿岸流影响,大量泥沙被搬运至乙海岸堆积;乙海岸东侧有海岬阻挡,使沿岸流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更易沉积。
与水库运行前相比,判断水库运行后(不含后期冲淤调沙阶段)甲海岸泥沙堆积量明显减少的季节(冬季或夏季),并分析该季节泥沙堆积量减少的原因。
冬季。原因:水库会拦蓄泥沙,运行出库径流含沙量减少;近海侵蚀和搬运能力季节差异不明显。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或“为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南风”),降水集中在冬季,调蓄后R河冬季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径流量减少”和“输沙量减少”)
"]]结合材料信息,水库建成后,会拦截R河上游泥沙,导致出库径流的含沙量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冬季甲海岸泥沙堆积量减少;其次,波浪和沿岸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全年差异不大,因此泥沙堆积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输沙量季节变化影响;而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因此自然状态下,R河在冬季径流量大、输沙量多,是甲海岸泥沙堆积的主要季节,但水库运行后,冬季径流被调蓄,入海水量和输沙量减少,直接导致甲海岸泥沙补给减少。因此冬季甲海岸泥沙堆积量减少最明显。
解释水库冲淤调沙对缓解甲海岸后退的效果优于从乙海岸人为搬运泥沙的原因。
海岸泥沙主要来自R河。乙海岸的泥沙粒径较小,易被搬运;水库运行后,粒径较大的泥沙沉积在水库,冲淤调沙补给甲海岸的泥沙粒径较大,不易被沿岸流搬运。
"]]结合材料信息和前题分析可知,相比于其他路径输沙,R河实际上是甲海岸最主要的泥沙来源,因此若要改变甲海岸泥沙堆积情况则必须从R河入手进行调控;其次,在水库拦截下,较粗的颗粒物堆积更多,冲淤调沙时释放的泥沙粒径较大,抗侵蚀能力强,能稳定堆积在甲海岸,而乙海岸泥沙长期受波浪和沿岸流筛选,以细颗粒为主,易被沿岸流再次搬运走,难以长期留存。
高中 | 第二节 洋流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