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和活动。下图为我国某地1991—2010年二十四节气平均降水、气温及变化统计图,该地小暑降水最多(61.1mm),且芒种多年平均日出的地方时为4:45。完成下面小题。
该地小暑的夜长最接近( )
9.5小时
","10小时
","14.5小时
","15小时
"]已知芒种多年平均日出地方时为4:45。芒种时接近夏至日,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小暑与芒种关于夏至日对称,昼夜长短情况相近。根据公式:昼长 =(12 - 日出地方时)×2,可得芒种昼长为(12−4:45)×2=14.5小时,一天是24小时,夜长=24-昼长,所以小暑夜长最接近24-14.5=9.5小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该地气候类型可能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气候
"]由材料可知,该地小暑的降水量最多,小暑约为每年的7月7日,此时雨带推移到我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再从气温看,当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0℃,故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正确,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ABD错误;故选C。
根据1991—2010年的平均降水、气温及变化统计图,该地的气候变化特征是( )
暖湿化
","暖干化
","湿冷化
","干冷化
"]由图可知,平均气温的变化率均为正值,说明气温是变暖;由平均降水变化率可以看出,夏秋季节降水是减少,说明该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综合来看是向暖干化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高中 |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