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野生动植物丰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斑羚和中华鼠羚是近缘物种,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贡嘎山和秦岭均有分布。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中华鼠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下图示意两物种在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内两物种主要栖息地重叠区域较高且能共存,其主要原因是(        )

["

海拔差异导致的生存空间分化

","

水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

","

不同的食物偏好与觅食策略

","

地质条件造成的地形阻隔

"]
[["C"]]

两种物种都栖息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重叠分布区海拔差异不大,因此海拔差异不会导致两物种生存空间分化,A错误;图中未体现水源分布导致栖息地重叠区域较高,B错误;不同的食物偏好与觅食策略会使它们在空间重叠较高,且能共存,C正确;材料未提及地质条件造成地形阻隔影响栖息地分布,D错误。故选C。

为加强保护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两物种,以下策略正确的是(        )

①合理进行生态移民  ②在实验区控制旅游活动强度  ③在核心区开展研学活动  ④在缓冲区生态退耕、合理放牧

["

①②

","

②③

","

②④

","

③④

"]
[["A"]]

为加强保护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两物种,可将自然保护区居民合理进行生态移民,在实验区控制旅游活动强度,核心区除开展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严格禁止单位和个人进入;在自然保护区内需生态退耕,保护区外可合理放牧,①②对,③④错。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高中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