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水循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
河南省科技馆通过生态型循环水系统,能够净化雨水,实现“逢雨不内涝,遇旱不缺水”。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河南省科技馆园区内发现多处下凹式绿地,该小组查阅资料制作了下凹式绿地模型(左图)和裸地模型(右图),分别将等量的水倾倒至两个模型上,观察实验现象以探究其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相较于裸地模型,下凹式绿地模型表面积水( )
更快出现
","更加浑浊
","水量更少
","消退更慢
"]下凹式绿地中铺有碎石、粗砂、树皮等多层渗透填料,渗透能力显著增强,会使地表径流下渗更快,下渗水量更多,因而表面的积水量会比裸地更少,地表积水更慢出现,消退更快,C正确,AD错误;由于地表有人工草皮和树皮等对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会使表面积水更清澈,B错误。故选C。
若要在模拟实验中体现“遇旱不缺水”的特点,应在模型中增加( )
顶部溢流口
","上部排水口
","中部注水口
","底部出水口
"]旱季时降水较少,下凹式绿地表面不会有积水,且土壤上部水分也会很少,不能直接体现遇旱不缺水,顶部溢流口和上部排水口即使有设置,表层和土壤上部也不会有水流出,不能体现遇旱不缺水,AB错误;要体现遇旱不缺水需要观察实验模型中是否有水流出,而不是继续注入外部水,C错误;旱季时在绿地深层由于蒸发较少,可能还会保留一部分土壤水,若在底部设置出水口,可能观察到有水流出,能反映遇旱不缺水,D正确。故选D。
小组内同学对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①倒水速度应一致②鹅卵石粒径大小应均一
③使用掺杂泥沙的水④制作更大模型进行实验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倒水的环节体现了大气降雨的强度,在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倒水速度越快代表短时间降水量越大,而地表水下渗需要一定的时间,若短时降水强度过大,则会影响地表水下渗,所以为实验效果更接近于真实,倒水速度应一致,①正确;鹅卵石是为了促进地表水下渗,也是为了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其颗粒物大小影响并不大,不用均一,②错误;现实区域中的地表水来源除了雨水补给之外,还有其他区域坡面径流水汇入,这部分径流水有一定的含沙量,为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应使用掺杂泥沙的水,③正确;只要实验的环节尽量贴近现实,规模的大小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高中 | 第一节 水循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