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甑皮岩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桂林市区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内(图a)。该遗址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组成物质中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文化层表面发育许多溶蚀孔洞。在洞穴底部,现存一个未回填的考古探坑。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有关部门在洞内开展了气温和露点温度(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监测,结果如图b所示。
指出洞内未回填考古探坑对该遗址保护性开发可发挥的作用。
具有汇水功能,利于保持文化层干燥,利于遗址保护(2分);便于观察文化层沉积结构,具有科考价值,可为遗址进一步保护开发提供参考(2分);可开展旅游与研学活动,具有教育价值和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2分)。
"]]考古探坑地势低洼,易汇水,而文化层在考古探坑之上,水分汇集在考古探坑中有利于保持文化层干燥,利于遗址保护;现今的考古主要是在文化层,不回填能更便于观察文化层沉积结构,在文化层周边区域可能还有遗址和遗迹存在,不回填可为遗址进一步保护开发提供参考;洞内未回填考古探坑,可向外界清晰地展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化层的考古过程,能更好地展示考古成果,具有很高的科考文化意义,借此可开展旅游与研学活动,具有教育价值和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根据图b所示,分析洞内气温变化对水汽状态的影响,并说明该影响有助于文化层表面溶蚀孔洞形成的作用机理。
夏季、秋季气温常达到或低于露点温度,利于洞内水汽凝结,形成凝结水(2分);凝结水吸收洞内空气中的CO2(2分);对文化层表面碳酸盐成分产生溶蚀作用,有助于溶蚀孔洞的形成(2分)。
"]]露点温度是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夏季和秋季时的气温和露点温度重合度很高,这说明夏秋季节气温达到或接近露点温度,此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相对湿度接近100%,水汽易凝结,形成凝结水;大量的凝结水易吸收空气中的CO₂,形成稳定持续的酸性水环境,覆盖在文化层表面岩层,对文化层表面碳酸盐成分产生溶蚀作用,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带走,逐渐形成溶蚀孔洞。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