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晋陕峡谷山西临县段黄河两侧有河流阶地发育。在该地黄河东岸崖壁上发育的微地貌,它们形态万千、凹凸分明,因此被生动地誉为“黄河浮雕”(图a),其发育的物质基础由坚硬砂岩和较软泥岩互层构成。黄河浮雕出现于图b所示部位。图c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外力作用对黄河浮雕形成的影响过程模式。
根据图c所示过程模式,描述黄河浮雕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过程。
河水侧向侵蚀,泥岩易受侵蚀,造成岸脚被掏空(2分);上部岩层发生重力崩塌,形成直立崖壁(2分);河流进一步下切,崖壁完全出露水面(2分);遭受风化、风力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外力作用,崖壁对外力作用响应的差异,最终形成浮雕景观(2分)。
"]]流水侵蚀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松软的泥岩相对较更容易受河水的侧向侵蚀作用影响,造成岸脚被逐渐被掏空;松软的泥岩之上的坚硬的砂岩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小,但由于下部松软的泥岩被侵蚀,受重力影响上部坚硬的砂岩失去支撑,发生重力崩塌,形成了垂直的直立崖壁;随着河流进一步下切侵蚀,崖壁最终完全出露水面;“黄河浮雕”是在风化作用以及风力和流水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由于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在高水位时受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形成“黄河浮雕”的雏形;当地低水位时,黄河浮雕雏形露出水面,继续接受风力侵蚀作用的改造,最终在风化作用以及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黄河浮雕”。
结合图b中阶地①地层的沉积环境差异和黄土层最底部的年代。该学者推断黄河浮雕的形成不早于距今6.0万年。请给出此推断的依据。
黄河浮雕的最终形成须在非水相环境(2分);其发育部位所在崖壁出露时间应晚于阶地①砂砾石层形成年代(或在阶地形成之后)(2分);砂砾石层之上的黄土最底部年代代表了该阶地脱离水相环境的年代(距今6.0万年)(2分)。
"]]黄土不会在水域环境下堆积,且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主要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因此推断黄土堆积一定是在陆地环境下(非水相环境)形成,而砾石层是河流相堆积物质,当黄土层覆盖于河流相砾石层之上时,说明砾石层出露于水面,此时水面下降形成阶地,说明其发育部位所在崖壁出露时间应晚于阶地①砂砾石层形成年代;当阶地前缘面开始高出水面,砾石层在水面之上时浮雕才能形成。而黄河阶地面上覆黄土的底界年龄为6万年,所以浮雕形成一定是在6万年之后,不会早于距今6万年前。
最近,某中学研学小组在该地考察黄河浮雕过程中,发现在图b中阶地②上的粉砂层表层沉积物粒径呈现下粗、上细的特征,同学们推测这与黄河水流中所携泥沙差异性沉降相关。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结果证实该研学小组的推测是合理的。
步骤:在烧杯中加入水和一定量泥沙,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然后静置(2分);
结果:会发现烧杯中较粗颗粒物质先沉降,较细颗粒物质后沉降,在烧杯底沉积层颗粒呈现下粗、上细特征(2分);黄河水所携不同粒径泥沙的因重力分选发生差异性沉降,形成此特征,故推测是合理的(2分)。
"]]研学小组发现在图b中阶地②上的粉砂层表层沉积物粒径呈现下粗、上细的特征,这说明流水沉积中应是颗粒物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为此应先设置水中同时含有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水环境。在实验中应加入一定量的水和颗粒物大小不均的泥沙,为模拟沉积过程,应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水中的泥沙先不沉积,静置后密切观察沙粒的沉积过程。粒径较大的沙粒受重力影响更大,会发现烧杯中较粗颗粒物质先沉降,较细颗粒物质后沉降,因此会在烧杯底部的沉积层出现颗粒呈现下粗(粒径大)、上细(粒径小)特征;黄河水所携不同粒径泥沙在流速变慢的河段中,也会如实验一样因重力分选发生差异性沉降,从而形成黄河浮雕特征,因此该推测是合理的。
高中 |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