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是宋朝孙正平《春日岭南》中对岭南风光的描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

“修竹”和“春禽”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高低错落的修竹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

","

“春禽巧语”是通过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和促进种群繁衍

","

诗人通过赏景而写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
[["C"]]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rm A$、修竹和春禽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rm A$错误;

$\rm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呈分层状态,只有竹子不能体现垂直结构,$\rm B$错误;

$\rm C$、“春禽巧语”是通过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和促进种群繁衍,维持生态平衡,$\rm C$正确;

$\rm D$、诗人通过赏景而写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rm D$错误。

故选:$\rm C$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纸质文物的研究价值并非仅仅局限于纸上的文字图画,其表面的微生物也能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如藏书环境中特有的微生物能帮助古籍保护研究人员追溯藏书的流通路径,一些出土文物中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可以提供特殊的考古信息等。从纸张中获取分离微生物需要相关生物技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后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回答下列问题: 二化螟和褐飞虱会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研究虫害的生长发育规律,能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为某一区域、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横纵坐标分别表示被、两个物种所摄取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下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