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该种群                 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rm AA$$\rm 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rm 65\%$$\rm 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rm AA$$\rm 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rm 45\%$$\rm 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下图的                 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理由是                                                                

[["$\\rm Y_{3}-Y_{4}$","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对于①:第一年$\rm AA = 65\%$$\rm aa=25\%$,则$\rm Aa =1 -65\% - 25\%=10\%$$\rm A$的基因频率为$\rm A=65\%+\dfrac12\times 10\%=70\%$;第二年$\rm AA=45\%$$\rm aa= 5\%$,则$\rm Aa=1 - 45\% -5\% = 50\%$$\rm A$的基因频率为$\rm A=45\%+\dfrac12\times 50\% = 70\%$。种群基因频率为$\rm 70\%$可以判断这个时间段应该是$\rm Y_{3}-Y_{4}$时间段。 因为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所以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                 的结果;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是                 的结果。

[["自然选择","隔离","协同进化"]]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科学家研究发现,熊猫的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它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                 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多样性。

[["促进种群发展","物种"]]

熊猫的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它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