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一章 发酵工程
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科研小组从瘤胃中分离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流程如图 $\rm 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筛选、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 设计选择性培养基,配置好的培养基需要用 灭菌。已知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结合已有信息,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①瘤胃提取物取样;
② ;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④选取 ;
⑤重复多次②③④实验步骤,直至筛选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
碳源;高压蒸汽灭菌;梯度稀释后涂布到添加有刚果红的选择培养基;透明圈大的菌落(透明圈与菌落比值大)
"]]纤维素的元素组成为$\rm C$、$\rm H$、$\rm O$,上图是科研小组从瘤胃中分离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流程,因此得到瘤胃提取物后,将其放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配置好的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
若要筛选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首先在瘤胃提取物取样,梯度稀释后涂布到添加有刚果红的选择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选取透明圈大的菌落(透明圈越大的菌落,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重复多次②③④实验步骤,直至筛选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出某真菌的 $\rm W$ 基因可编码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以图 $\rm 2$ 中质粒为载体,进行转基因操作。为使大肠杆菌产生该酶,在质粒中插入 $\rm W$ 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研究人员一般先用 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rm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
为使大肠杆菌产生该酶,在质粒中插入 $\rm W$ 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研究人员一般先用$\rm 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rm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
①如图 $\rm 3$ 所示,已知图中 $\rm W$ 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右向左,$\rm W$ 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 。利用 技术对 $\rm W$ 基因进行扩增时,选取的引物为 (用①②③④回答)。
②结合图 $\rm 2$ 及图 $\rm 3$,解释 $ Eco\rm R$Ⅰ酶不可用的原因: 。
甲;$\\rm PCR$;②③;在质粒中$ Eco\\rm R$Ⅰ酶的识别序列在$Hin\\rm d$ Ⅲ识别序列的左侧,若用该酶切割,会导致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①已知图中$\rm 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右向左,$\rm 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rm 5'→3'$,与甲链从右向左$\rm 3'→5'$互补,故$\rm 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甲链。利用$\rm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rm DNA$半保留复制,子链延伸方向为$\rm 5'→3'$,因此在扩增目的基因时选取的引物为②③。
②题意显示“图中$\rm 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右向左、“质粒启动子到终止子方向为顺时针”,故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应在$\rm W$基因右侧,终止子应在$\rm W$基因左侧,$\rm W$基因右侧只能用$Hin\rm d$Ⅲ切割,$\rm W$基因左侧有$Bam\rm H$Ⅰ、$Kpn$Ⅰ、$Eco\rm R$Ⅰ三种酶切位点,结合质粒情况及切割位点识别序列,应使用限制酶$Hin\rm d$Ⅲ和$Kpn$Ⅰ切割图中质粒和$\rm W$基因,以获得能正确表达$\rm W$基因的重组质粒,结合图示可知,在质粒中$Eco\rm R$Ⅰ酶的识别序列在$Hin\rm d$Ⅲ识别序列的左侧,若用该酶切割,会导致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高中 | 一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