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冬瓜果面有蜡粉可提高果实抗病、耐日灼和耐储性。为探究冬瓜果面蜡粉的遗传方式并对蜡粉基因(用“$\rm A$”“$\rm a$”表示)进行定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群体 | 植株总数$\rm /$株 | 果面有蜡粉株数$\rm /$株 | 果面无蜡粉株数$\rm /$株 |
$\rm P_{1}$ | $\rm 30$ | $\rm 30$ | $\rm 0$ |
$\rm P_{2}$ | $\rm 30$ | $\rm 0$ | $\rm 30$ |
$\rm F_{1}$ | $\rm 523$ | $\rm 523$ | $\rm 0$ |
$\rm F_{2}$ | $\rm 574$ | $\rm 430$ | $\rm 144$ |
注:$\rm F_{1}$为$\rm P_{1}$和$\rm P_{2}$杂交后代,$\rm F_{2}$为$\rm F_{1}$自交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果面蜡粉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依据是 。
分离;$\\rm F_{2}$中出现$\\rm 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果面蜡粉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rm F_{1}$自交得到的$\rm F_{2}$中,果面有蜡粉株数与果面无蜡粉株数之比约为$\rm 3:1(\rm 430:144≈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rm 3:1$的比值。
实验证明蜡粉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上出现了一个限制酶$\rm H$的切割位点,可用于在苗期筛选出果实表面有蜡粉的植株,据此设计引物后进行植株基因型鉴定的步骤为:提取基因组$\rm DNA→$ 目的$\rm DNA$片段$\rm →$限制酶$\rm H$切割扩增产物$\rm →$电泳。结果显示$\rm P_{1}$植株为$\rm 1$条条带,$\rm P_{2}$植株为$\rm 2$条条带,则$\rm F_{2}$中有蜡粉的植株为 条条带,限制酶$\rm H$的切割位点位于 (填“$\rm A$”“$\rm a$”或“$\rm A$和$\rm a$”)上。
$\\rm PCR$扩增;$\\rm 1$或$\\rm 3$;$\\rm a$
"]]要进行植株基因型鉴定,在提取基因组$\rm DNA$后,需要通过$\rm PCR$扩增目的$\rm DNA$片段。$\rm P_{1}$植株为$\rm 1$条条带,$\rm P_{2}$植株为$\rm 2$条条带,说明$\rm P_{1}$为纯合子且其基因不能被限制酶$\rm H$切割(假设$\rm P_{1}$基因型为$\rm AA$),$\rm P_{2}$为纯合子且其基因能被限制酶$\rm H$切割(假设$\rm P_{2}$基因型为$\rm aa$),限制酶$\rm H$的切割位点位于$\rm a$上。$\rm F_{1}$基因型为$\rm Aa$,$\rm F_{2}$中有蜡粉的植株基因型为$\rm AA$或$\rm Aa$。$\rm AA$只有$\rm 1$条条带(不能被切割),$\rm Aa$会有$\rm 3$条条带($\rm A$不能被切割为$\rm 1$条,$\rm a$被切割为$\rm 2$条),所以$\rm F_{2}$中有蜡粉的植株为$\rm 1$条或$\rm 3$条条带。
用表中材料设计实验,验证($\rm 1$)中得到的结论,写出所选材料及遗传图解。
选用材料:$\\rm F_{1}$植株和$\\rm P_{2}$植株
遗传图解
验证分离定律,采用测交的方法,所选材料:$\rm F_{1}Aa$与$\rm P_{2}aa$(测交实验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