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下图($\rm 1$)为某种老鼠的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rm 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rm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rm P$年时种群乙$\rm AA$、$\rm Aa$、$\rm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rm 30\%$、$\rm 40\%$、$\rm 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rm aa$个体每年减少$\rm 20\%$,$\rm AA$和$\rm 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rm 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图($\\rm 2$)中$\\rm P$点下一年,种群乙中$\\rm A$的基因频率为$\\rm 38.5\\%$
","图($\\rm 1$)中$\\rm a$表示地理隔离,$\\rm b$表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出现$\\rm c$意味着两者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
","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图($\\rm 2$)中$\\rm RT$段$\\rm 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rm T$之后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
"]1、分析图$\rm (1)$: $\rm a$表示地理隔离,$\rm b$表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rm c$表示生殖隔离;
2、分析图$\rm (2)$:图中$\rm QR$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乙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rm OQ$和$\rm RT$段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乙种群生物不发生进化。
$\rm A$、根据题干,$\rm P$年时种群乙$\rm AA$、$\rm Aa$、$\rm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rm 30\%$、$\rm 40\%$、$\rm 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rm aa$个体每年减少$\rm 20\%$,$\rm AA$和$\rm 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rm 10\%$,假设$\rm P$年时$\rm AA$为$\rm 30$个个体,$\rm Aa$为$\rm 40$个个体,$\rm aa$为$\rm 30$个个体,则$\rm P$点后的下一年中,$\rm AA$、$\rm Aa$、$\rm aa$分别为$\rm 33$、$\rm 44$、$\rm 24$个,则$\rm A$基因频率$\rm =(33\times 2+44)\div(33\times 2+44\times 2+24\times 2)≈54.4\%$,$\rm A$错误;
$\rm B$、由图可知,过程$\rm a$表示由于河流分割产生的地理隔离,$\rm b$表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rm c$表示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意味着两者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rm B$正确;
$\rm C$、新物种的形成需产生生殖隔离,需经过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rm C$正确;
$\rm D$、由图($\rm 2$)可知,$\rm RT$段$\rm 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rm T$之后,若出现生存环境的改变,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rm D$正确。
故选:$\rm A$。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