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rm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rm ——$假说$\\rm —$演绎法

","

$\\rm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rm ——$模型构建法

","

$\\rm 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技术$\\rm ——$差速离心法

"]
[["D"]]

1、假说$\rm -$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rm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rm A$、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rm ^{35}S$$\rm ^{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rm DNA$,即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rm A$正确;

$\rm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rm —$演绎法,$\rm B$正确;

$\rm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解释了$\rm DNA$的双螺旋结构,$\rm C$正确;

$\rm D$、科学家探究$\rm 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