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根据生活史类型,植物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rm B$型菌(活体营养型病原菌),它们从活细胞中获取营养,其繁殖体只存在于鲜活的植物组织内,如锈病菌;另一类是$\rm N$型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它们可以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获取营养,其繁殖体存在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如叶斑病菌。为了研究放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研究者对某牦牛放牧平台的植物病害进行了长期大量调查,统计结果如图$\rm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该放牧平台中的牦牛、牧草、植物病原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当牧草返青时,“绿色”为牦牛等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开始采食的信息,“绿色”属于 信息。牧草等植物的能量除流向食草动物外,还有 、 和未利用的能量。
生物群落;物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因此,该放牧平台中的牦牛、牧草、植物病原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绿色”是通过光这种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所以“绿色”属于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如牧草等植物)固定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和未利用。所以牧草等植物的能量除流向食草动物外,还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的能量;
由图$\rm 1$可知,放牧减轻$\rm B$型菌引起的病害,对$\rm N$型菌引起的病害无显著影响。为解释图$\rm 1$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rm 2$,该实验通过 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
剪去不同比例的叶片
"]]依题意,该模拟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放牧能减轻$\rm B$型菌引起的病害,对$\rm N$型菌引起的病害无显著影响。结合图$\rm 2$信息可知,该实验通过剪去不同比例的叶片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