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鸟类,有“东方宝石”之称。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其数量锐减,在中国一度被认为野外种群已灭绝。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科研人员才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一个$\rm 7$只的野生自然种群。近年来随着各种保护措施实施,朱鹮种群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我国朱鹮种群数量(部分年份)统计表
年份 | $\rm 1981$ | $\rm 1981\sim 1990$ | $\rm 1991\sim 2000$ | $\rm 2012$ | $\rm 2019$ | $\rm 2021$ |
数量$\rm /$只 | $\rm 7$ | $\rm \lt 20$ | $\rm \gt 200$ | $\rm 1090$ | $\rm 2571$ | 约$\rm 5000$ |
根据表中数据,$\rm 2012\sim 2019$年间,种群数量的平均增长速率约为 只$\rm /$年(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从$\rm 2021$年开始,科研人员可采取 法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这种方法适合调查 的动物。而在$\rm 1990$年之前,人们对于朱鹮种群数量的调查,不适合采用此法,而适合采用 法,原因是 。
$\\rm 211.6$;标记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逐个计数法;此阶段野生朱鹮数目极少,且捕捉过程容易对朱鹮造成伤害
"]]根据表中数据,$\rm 2012\sim 2019$年间,种群数量的平均增长速率约为$(\rm 2571-1090)/7=211.6$只$\rm /$年。由于$\rm 2021$年开始,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经较大,因此只能采用估算法,因此科研人员可以采取标记重捕法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这种方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而在$\rm 1990$年之前,人们对于朱鹮种群数量的调查,此阶段野生朱鹮数目极少,且捕捉过程容易对朱鹮造成伤害,因此不适合采用此法,而适合采用逐个计数法。
陕西省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历经多年保护,野生种群栖息地面积和野生朱鹮的数量大幅增加,摆脱了朱鹮种群极度濒危的状态。$\rm 2007$年后,陕西省在多地进行野化放归。研究显示,朱鹮放归时初始的种群数量过少会导致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如图$\rm 1$的 曲线所示,$\rm 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 。若曲线中$\rm M$、$\rm S$的值分别为$\rm 120$、$\rm 700$,放归的某朱鹮种群初始数量为$\rm 200$只,则种群的最终数量可能会维持在 只,在此之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根据题意,研究显示,朱鹮放归时初始的种群数量过少会导致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如图$\rm 1$的$\rm b$曲线,根据图示,达到$\rm S$点以后,种群数量下降,因此$\rm S$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若放归的某朱鹮种群初始数量为$\rm 200$只,则种群数量会增大到环境容纳量并维持稳定,因此种群的最终数量可能会维持在$\rm 700$只,在此之前,种群数量是增长的,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rm 2$所示,与朱鹮同生境中的黄鼬除了捕食鱼类外,也会盗食朱鹮的卵和幼鸟,说明黄鼬与朱鹮之间存在 的关系,请在图$\rm 2$中补充相关环节 。如果朱鹮取食鱼类和贝类的比例为$\rm 2:1$,鱼类取食生产者和贝类的比例为$\rm 4:1$,则朱鹮每增重$\rm 1\;\rm kg$,至少需要生产者 $\rm \;\rm k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种间竞争和捕食; ;$\\rm 38.3$
与朱鹮同生境中的黄鼬除了捕食鱼类外,也会盗食朱鹮的卵和幼鸟,黄鼬也捕食鱼类,因此黄鼬与朱鹮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在图$\rm 2$中补充相关环节以后的食物链和网如图: ;如果朱鹮取食鱼类和贝类的比例为$\rm 2:1$,鱼类取食生产者和贝类的比例为$\rm 4:1$,则朱鹮每增重$\rm 1\;\rm kg$,设至少需要生产者$\rm =\dfrac23\div 20\%\times \dfrac45\div 20\%+\dfrac23\div 20\%\times \dfrac15\div 20\%\div 20\%+\dfrac13\div 20\%\div 20\%=38.3\;\rm kg$。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