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江苏滨海湿地是西太平洋海岸最大的淤泥质潮滩湿地,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其中芦苇、碱蓬和互花米草为$\rm 3$种最典型的盐沼植被。生态学家$\rm Grime$用三角形模型来解释植物的适应性(如图$\rm 1$所示),该模型认为植物往往只有竞争能力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抗生境干扰能力强三种对策中的一种。$\rm Grime$将生境的严峻度定义为限制植物干重增长的外部强制因素,如光照、水分不足等,将生境干扰定义为破坏植物生物量的外力因素,如火烧、箱冻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rm 1$中$\rm Grime$的三角形模型属于 模型:芦苇和互花米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高度都可达到$\rm 3—4m$,地上部分生物量远高于碱蓬,据该模型坐标点推测芦苇和互花米草靠近 (填“$\rm A$”点或“$\rm O$”点),据此推测碱蓬的适应性对策为 能力强。
$\rm Grime$的三角形模型为坐标图,属于数学模型。芦苇和互花米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地上部分生物量远高于碱蓬,说明其抗生境严峻能力弱,而竞争能力强,根据模型坐标点推测芦苇和互花米草靠近$\rm O$点,据此推测碱蓬的适应性对策为抗生境严峻能力强。
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rm 1\;\rm mm\times 1\;\rm mm\times 0.1\;\rm mm$)对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了解治理效果。治理前后分别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rm 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rm 2$所示,左、右图分别为治理前、后某单细胞藻计数情况(一个计数室共$\rm 25$个中格)。分别统计治理前后的数量,与实际情况相比,用这种方法计数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差别”)。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减少了多少? 。(写具体数值)
该调查方法为抽样检测法,需要用显微镜统计藻体数量,由于显微镜下不能区分活体和死体,因此该统计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相比一般会偏大。据图可知,计数室中中方格有$\rm 16$个小格。该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为$\rm 1\;\rm mm\times 1\;\rm mm\times 0.1\;\rm mm$,$\rm 25\times 16$,即一个大方格含有$\rm 25$个中方格,据图可知,左方格有$\rm 48$个,右方格有$\rm 24$个,则差值为$\rm 48-24=24$,因此一个大方格酵母菌数量差值为$\rm 24\times 25=600$个,一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悬液体积是$\rm 0.1$微升,$\rm 1$微升$\rm =0.001$毫升,培养液稀释倍数为$\rm 100$倍,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减少量为$\rm 600\div 0.1\times 10^{3}\times 100\times 10^{3}=6\times 10^{11}$个$\rm /L$。
该湿地离岸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该湿地景观结构、功能变化显著,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
水平;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不作要求)和方向
"]]该湿地离岸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不同,这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该湿地景观结构、功能变化显著,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