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2节 DNA的结构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摩尔根通过假说$\\rm —$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rm 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rm 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rm 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rm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具有放射性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m S$型菌的$\\rm DNA$使$\\rm R$型菌转化为$\\rm S$型菌,说明$\\rm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rm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rm -$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rm →$作出假说$\rm →$演绎推理$\rm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rm →$得出结论。
$\rm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rm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部分$\rm R$型细菌转化为$\rm 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rm DNA$是遗传物质。
$\rm 3$、$\rm T_{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rm ^{35}S$或$\rm ^{32}P$标记噬菌体$\rm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rm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rm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rm A$、假说$\rm -$演绎法基本步骤:提出问题$\rm →$作出假说$\rm →$演绎推理$\rm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rm →$得出结论;摩尔根通过假说$\rm —$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测交等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rm A$正确;
$\rm B$、$\rm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rm A$与$\rm T$配对、$\rm G$与$\rm 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rm 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rm B$正确;
$\rm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亲代噬菌体为子代噬菌体提供$\rm DNA$复制的模板,而$\rm DNA$合成原料、蛋白质合成原料、相关酶、能量均由大肠杆菌提供,用$\rm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具有放射性,$\rm C$正确;
$\rm 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rm S$型菌的$\rm DNA$使$\rm R$型菌转化为$\rm S$型菌,只证明了$\rm 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2节 DNA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