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早在明朝,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懂得根据鱼类的不同食性和栖息特点进行混合放养,以提高经济效益。下表为某鱼塘中鱼的种类、栖息水层和主要食物的对应关系。
鱼的种类 | 栖息水层 | 主要食物 |
鲢鱼 | 上层 | 浮游植物 |
鳙鱼 | 中上层 | 浮游动物 |
草鱼、鳊鱼 | 中上层 | 水草、浮萍 |
鲤鱼、鲫鱼 | 底层 | 底栖动物、有机碎屑 |
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有利于养殖鱼类对鱼塘中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不同鱼类因为食物的不同而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鱼类的混和放养,有利于充分利用鱼塘的空间和食物等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常常往鱼塘投放一定量饵料,则流入鱼塘的能量包括 。鱼塘中的能量沿着特定的渠道进行传递,写出太阳能流至鳙鱼的渠道: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能量;浮游植物$\\rm →$浮游动物$\\rm →$鳙鱼
"]]为了提高鱼塘的经济效益,常常会往鱼塘中投放一定量的饵料。此时,流入鱼塘的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如浮游植物、水草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饵料中的化学能,这两部分能量共同支持着鱼塘中的生态系统。鱼塘中的能量沿着特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对于鳙鱼来说,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又依赖于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太阳能流至鳙鱼的渠道可以表示为:浮游植物$\rm →$浮游动物$\rm →$鳙鱼。
若鱼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rm 10\%$,生产者的同化量为$\rm M$,草鱼的同化量为$\rm N$,则$\rm N/M$的值 (大于$\rm /$等于$\rm /$小于)$\rm 1/10$,原因是 。
小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但处于第二营养级的除了草鱼外还有鲢鱼、鳊鱼等$\\rm [$或(鲢鱼$\\rm +$鳊鱼$\\rm +$草鱼)$\\rm /$生产者$\\rm =1/10$,所以草鱼$\\rm /$生产者$\\rm \\lt 1/10]$
"]]据题表信息分析可知,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处于第二营养级的除了草鱼外还有鲢鱼、鳊鱼等,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草鱼,还流向了鲢鱼、鳊鱼等。因此若鱼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rm 10\%$,生产者的同化量为$\rm M$,草鱼的同化量为$\rm N$,则$\rm N/M$的值小于$\rm 1/10$。
给鱼塘施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但某些情况下又会造成鱼的大量死亡。其原因是 。
鱼塘施肥使浮游植物大量生长。一方面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鱼类的产量;另一方面使水体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缺氧死亡
"]]给鱼塘施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因为肥料中的无机盐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鱼类的产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施肥过多会导致水体中无机盐含量过高,进而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当藻类过度繁殖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鱼塘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当溶解氧含量降至一定程度时,鱼类就会因缺氧而死亡。因此,在给鱼塘施肥时需要注意控制施肥量,以避免造成鱼的大量死亡。
为维持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养鱼苗时鳙鱼的投放量要 (大于$\rm /$等于$\rm /$小于)鲢鱼的投放量,原因是 。
小于;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鱼塘内浮游植物数量远多于浮游动物
"]]因为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鱼塘内浮游植物数量远多于浮游动物,因此为维持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投放鱼苗时,鳙鱼投放量应小于鲢鱼投放量。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