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rm (\qquad)$

["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基因重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样性,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

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rm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rm A$正确;

$\rm B$、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从而增加配子的多样性,进而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多样性,$\rm B$正确;

$\rm C$、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而环境的定向选择可以使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得以保留和发展,所以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rm C$正确;

$\rm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不仅仅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包括不同物种之间,$\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现代生态学之父”哈钦森提出了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的概念。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缓步动物又称水熊虫,以其隐生现象而闻名,这是因为它能在极端环境(如极度干旱、低温、缺氧、高辐射)下几乎停止所有新陈代谢而生存下来。相关叙述的是 如图甲为人类、动物Ⅹ、动物和动物四种生物体内血红蛋白(球蛋白)基因碱基序列的差异数目,图乙是根据图甲信息绘制的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的基因频率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月至次年月在崇明东滩越冬。某研究团队以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左右;生境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左右;生境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栖息地碎片化是指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栖息地被分隔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的过程。一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