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玉米粒色有紫色粒和白色粒两种表型,选取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rm F_{1}$均为紫色粒,$\rm F_{1}$自交得到$\rm F_{2}$,$\rm F_{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rm :$白色粒$\rm =9:7$。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玉米的粒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m A/a$、$\rm B/b$控制,$\rm A$和$\rm 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色粒,其余为白色粒。
观点二:玉米的粒色受一对等位基因$\rm A/a$控制,但含某种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导致$\rm F_{2}$的性状分离比偏离$\rm 3:1$。
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观点一,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 ,$\rm F_{2}$中紫色粒的基因型有 种,$\rm F_{2}$白色粒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依据观点一,玉米的粒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m A/a$、$\rm B/b$控制,由此可知控制玉米的粒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rm A$和$\rm 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色粒,其余为白色粒,用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rm F_{1}$,均为紫色粒,$\rm F_{1}$自交得到$\rm F_{2}$,$\rm F_{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白色粒$\rm =9$∶$\rm 7$,由此可知,$\rm F_{1}$的基因型为$\rm 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rm AABB$和$\rm aabb$;$\rm F_{2}$中紫色粒的基因型有$\rm 4$种($\rm AABB$、$\rm AaBB$、$\rm AABb$、$\rm AaBb$);$\rm F_{2}$白色粒中纯合子的比例是$\rm \dfrac37$($\rm \dfrac17AAbb$、$\rm \dfrac17aaBB$、$\rm \dfrac17aabb$)。
依据观点二,可推测$\rm F_{1}$产生的含 (填“$\rm A$”或“$\rm a$”)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
依据观点二,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rm F_{1}$,均为紫色粒,$\rm F_{1}$自交得到$\rm F_{2}$,$\rm F_{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白色粒$\rm =9$∶$\rm 7$;由此可知,紫色粒为显性性状,$\rm F_{1}$的基因型为$\rm Aa$,$\rm F_{1}$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m 1:1$,设$\rm F_{1}$产生的花粉中基因型为$\rm a$的概率为$\rm X$,而$\rm F_{2}$白色粒$\rm aa$的概率为$\rm \dfrac{7}{16}$,则$\rm \dfrac12 X=\dfrac{7}{16}$,则$\rm X=\dfrac78$,由此可知,$\rm F_{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m A:a=1:7$,则导致$\rm F_{2}$的性状分离比偏离$\rm 3$∶$\rm 1$,是因为$\rm F_{1}$产生的含$\rm A$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
为验证两种观点,以亲本中的白色粒植株(做母本)和$\rm F_{1}$植株(做父本)为实验材料进行测交,若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观点一成立;若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观点二成立。
为验证两种观点,以亲本中的白色粒植株做母本和$\rm F_{1}$做父本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测交,若观点一成立,亲本白色粒植株的基因型为$\rm aabb$,$\rm F_{1}$基因型为$\rm AaBb$,则测交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粒($\rm AaBb$)∶白色粒($\rm aabb$、$\rm Aabb$、$\rm aaBb$)$\rm =1:3$。若观点二成立,亲本白色粒植株的基因型为$\rm aa$,$\rm F_{1}$基因型为$\rm Aa$,$\rm F_{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m A:a=1:7$,测交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粒($\rm Aa$)∶白色粒($\rm aa$)$\rm =1:7$。
高中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