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乙脑病毒可在库蚊唾液腺中大量繁殖,野生库蚊($\rm aabb$)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库蚊对杀虫剂溴氰菊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库蚊($\rm AABB$),$\rm A$、$\rm B$基因自由组合,而且只含$\rm A$或$\rm B$一种显性基因的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qquad)$
库蚊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溴氰菊酯对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若纯合的雄蚊($\\rm AABB$)与野生型雌蚊($\\rm aabb$)交配,$\\rm F_{2}$群体中$\\rm A$基因频率是$\\rm 60\\%$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对北方淡色库蚊和南方致倦库蚊施以相同浓度的杀虫剂,死亡率分别为$\\rm 100\\%$和$\\rm 30.7\\%$,说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
"]$\rm A$、库蚊抗药性形成是溴氰菊酯作为选择压力,导致抗药性个体存活并繁殖,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rm A$正确;
$\rm B$、$\rm F$₁为$\rm AaBb$,自交后$\rm F$₂存活个体基因型为$\rm AABB$($\rm 10\%$)、$\rm AABb$($\rm 20\%$)、$\rm AaBB$($\rm 20\%$)、$\rm AaBb$($\rm 40\%$)、$\rm aabb$($\rm 10\%$)。$\rm A$基因频率$\rm =$($\rm 0.1\times 2+0.2\times 2+0.2\times 1+0.4\times 1$)$\rm /(0.1\times 4+0.2\times 4+0.2\times 4+0.4\times 4+0.1\times 4)=60\%$,$\rm B$正确;
$\rm C$、基因突变产生新等位基因(如$\rm A→a$),直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rm C$正确;
$\rm D$、死亡率差异反映抗药性不同,可能为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不能说明存在生殖隔离,$\rm D$错误。
故选:$\rm D$。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种群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