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3节 免疫失调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稳态与调节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3节 免疫失调
$\rm 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rm 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rm (\qquad)$
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不相同
","$\\rm 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rm T$淋巴细胞
","$\\rm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潜伏$\\rm 2-10$年,潜伏期中,人体不发病、不产生免疫反应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rm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rm 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m HIV$)。$\rm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rm HIV$进入人体后,破坏$\rm 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最终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rm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rm A$、$\rm HIV$表面蛋白构象改变会影响抗体与其结合,因构象不同导致抗原识别位点暴露程度不同,抗体结合能力存在差异,$\rm A$正确;
$\rm B$、$\rm HIV$通过表面蛋白(如$\rm gp120$)与$\rm T$淋巴细胞表面的$\rm CD4$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感染宿主细胞,$\rm B$正确;
$\rm C$、潜伏期$\rm HIV$在宿主细胞内逆转录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此时病毒复制水平较低,但免疫系统仍会持续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故“不产生免疫反应”的表述错误,$\rm C$错误;
$\rm D$、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符合事实,$\rm D$正确。
故选:$\rm C$。
高中 | 第3节 免疫失调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