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事业单位 | 句段回填题(文章)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
文章阅读
句段回填题(文章)
根据以下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①在地球生命的早期,陆地表面是坚硬的岩石,没有土壤,也没有生命。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岩石表层被分解,释放出其中的微量元素,一种简单的生命终于可以在上面落脚了,这就是地衣。
②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真菌负责腐蚀岩石,使其中的微量元素继续得到释放,藻类则利用这些微量元素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养料。这两种微生物密切合作,加快了岩石的风化速度,逐渐形成最初的土壤层,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高等植物的出现又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这两种生物的合作再次加快了岩石分解的进程,土壤就这样在各种生命形式的通力合作下被逐渐生产出来。
③上述过程在今天的土壤里仍在进行,只不过主要发生在土壤基底部的岩石层附近。生活在那里的微生物继续以岩石为原材料,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能源,为地球生产新的土壤。
④现有土壤的表层也在继续生成新的土壤,机理却完全不同。那里除了已经破碎成细小颗粒的岩石碎片外,还混有大量的残枝烂叶,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这些有机质是蚯蚓、线虫等各种小动物的食物,它们吃剩下的残渣再被各种细菌和真菌彻底分解,释放出其中含有的钙、镁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和岩石颗粒相结合,成为新的土壤,继续为植物生长提供支持。
⑤这其中,微生物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微小的生命,所有的微量元素都会被固定在土壤有机质或岩石碎片中,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
⑥于是,为了招徕微生物为自己服务,很多植物都会通过根系向土壤中释放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帮助它们继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岩石颗粒,释放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变成植物的肥料。
⑦________________,进入到植物中去的微量元素以农产品的形式被人类收割带走。久而久之,农村土地里的微量元素就会出现短缺。土壤微生物虽然可以继续分解土壤中的岩石颗粒,释放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但一来这个过程太过缓慢,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二来这些微生物同样需要有机质作为能量来源,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持续偏低,这些微生物也就无法继续生产新土壤了。
⑧中国古代农民最早认识到这一点,他们通过施粪肥的方式补充土壤失去的有机质,维持土壤肥力。而另一种普遍做法是烧秸秆,但是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⑨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太少时,也可以人为补充化肥。绝大部分优质土壤都带负电,能和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后者正是植物需要的矿物质。遇到这样的土壤,植物根系会释放氢原子,与土壤交换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营养元素就这样被吸收进植物体内。如果化肥施得太多,土壤就会带上正电,导致其阳离子交换能力下降,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植物从化肥中吸收了足够的营养,就会停止生产根系分泌物,土壤有机质含量就会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就无法正常工作。此外,化肥溶水性好,容易被雨水冲走或渗入地下,无法被作物吸收,所以实际利用率非常低,而且会污染空气和水源。
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土壤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生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生物在土壤里生活,微量元素不断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往来穿梭,维持着微妙的动态平衡。
②和③之间
","③和④之间
","④和⑤之间
","⑤和⑥之间
"]所给语句以“这个过程”开头,说明其前文提及某一过程;所给语句具体指出土壤充满生机,生活在其中的微量元素维持着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微妙的动态平衡,故其后文应与“微量元素”相关。第④段具体描述了现有土壤的表层继续生成新土壤的过程,第⑤段强调了微生物对于微量元素的重要性,符合所给语句前后文的文意要求,C项当选。
A项:第③段“上述过程”指代第②段土壤的产生过程,故②、③段之间不适合插入所给语句,排除。
B项:第③、④段均是在讲“新的土壤”的产生,第④段未提及“微量元素”,不符合所给语句前后文文意要求,排除。
D项:第⑤段强调微生物对于微量元素的重要性,不能由所给语句“这个过程”指代,排除。
故本题选C。*
填入第⑦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
","微量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耕作土壤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土壤
","农业的产生打破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平衡
"]横线处在第⑦段段首,考虑其作用为引出第⑦段话题或总领第⑦段全文。横线处后文首先指出微量元素以农产品的形式被人类收割带走,长期下去农村土地里的微量元素就会出现短缺。之后通过转折词“虽然……但……”突出说明土壤微生物继续释放微量元素的过程太过缓慢,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而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持续偏低会导致微生物无法继续生产新土壤。综上,第⑦段主要强调了农业种植会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产生不利影响。D项能体现此意,当选。
A项:脱离核心话题“微量元素”,排除。
B项:未体现农业种植会对微量元素的不利影响,排除。
C项:脱离核心话题“微量元素”,排除。
故本题选D。*
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
","地球土壤的形成因素
","生物活动对岩石的影响
","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动关系
"]A项:文章未提及,当选。
B项:对应第②、③、④段,文章有提及,排除。
C项:对应第②段,文章有提及,排除。
D项:对应第④段,文章有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地表之下
","活着的土壤
","看不见的世界
","土壤里的微量元素
"]文章第①段首先指出早期地球岩石表层释放出微量元素形成地衣。第②段指出在微量元素的参与下,藻类和真菌、高等植物、动物等通力合作生产出土壤的过程。第③段指出上述土壤产生过程仍在今天的土壤里进行,微生物继续为地球生产新的土壤。第④段具体描述现有土壤的表层继续生成新土壤的机理,即微量元素和岩石颗粒相结合,成为新的土壤。第⑤段强调微生物对于生成新土壤至关重要。第⑥段点明植物帮助微生物释放微量元素。第⑦段指出农业种植会破坏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第⑧段给出中国古代农民的应对措施“施肥”,并点出其危害。第⑨段指出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太少时,也可以人为补充化肥,同时指出施肥过多会破坏土壤中的动态平衡。综上,文章主要强调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只有D项与文章主题词一致,当选。
A项“地表之下”、C项“看不见的世界”概念范围过大,排除。
B项:脱离文章主题词“微量元素”,排除。
故本题选D。*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
探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揭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
","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介绍化肥工业的发展历史
"]本题为推断下文,需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文章话题落脚点。文章话题落脚于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指出使用化肥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负面作用,接下来应继续围绕该话题进行论述。A项符合要求,当选。
B、C、D三项:均与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A。*
事业单位 | 句段回填题(文章)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