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朝的政治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秦朝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大一统的国家治理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特点 | 内涵 |
国家统一 | 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
要在中央 | 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郡县体制 | 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 |
因俗而治 |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 |
——摘编自部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12分)
示例1:
选取角度:要在中央(1分)
论题:大一统的国家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2分)
论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自秦朝开始建立文书行政制度,全国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各级官吏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这使得政府政令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全国各地,既提高了行政事务的处理效率,又能维护中央的权威。
唐太宗时期,全国分为十道作为监察区,中央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察方式和监察力度,对于地方官员恪守职责本位、高效廉洁施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8分)
小结: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提高了对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效率。(1分)
示例2:
选取角度:因俗而治(1分)
论题:大一统的国家治理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2分)
隋朝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隋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通过笼络少数民族上层,巩固与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如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等。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这一做法也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8分)
小结: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实行灵活多样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与发展,也提升了对大一统国家的有效治理。(1分)
"]]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史实的掌握情况,任意选择一个表格“特点”一栏中的角度,围绕“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拟定一个相关的论题,如选择“国家统一”这个角度,可以拟定的论题是: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始终将反对分裂和维护统一作为理想和目标;如选择“要在中央”可以拟定的论题是:大一统的国家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选择“郡县体制”这一角度,则拟定的论题是: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坚持中央集权下的郡县体制这一模式;如选择“因俗而治”则可以拟定的论题是:大一统的国家治理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等等。然后,需要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所拟定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注意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视角,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题的正确性,或者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
高中 | 秦朝的政治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