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国于巴黎签订《非战公约》,正式名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截至1933年,加入本公约的国家总计六十三个。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缔约各方按照它们各自的宪法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有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本条约依前款规定生效后应开放一个必要期间,使世界所有其他国可以加入。加入书应交存华盛顿,在这样交存以后,本条约在该加入国和已参加的其他各国之间即行生效。

材料二

美法两国原来不想邀请苏联参加非战公约,1928年8月5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向记者招待会揭露了本公约的反苏性质后,美法两国不得不向苏联发出邀请。1928年9月27日,苏联加入了《非战公约》。

苏联政府研究了公约的本文,认为第一条中关于禁止战争的措词本身不够明确,可产生各种任意解释。苏联政府认为应禁止一切国际战争,包括作为执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战争和服务于其他目的(如镇压人民解放运动)的战争;应予以禁止的不仅有正式法律意义的战争(需预先宣战等),还有武装干涉、封锁、武装占领他国领土和港口等军事行动,有几个苏维埃共和国本身就曾经是这种进攻的对象。而目前四亿中国人民正遭受这种进攻。此外,第一条中谈到只可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执和冲突,苏联政府认为拒绝恢复正常和平关系或破坏各国人民间这种关系也应列为公约所禁止的非和平手段,因为这种行动排除解决争端的和平手段,使关系紧张,有助于制造战争气氛。

——以上材料改编自齐世荣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现代部分》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战公约》的影响。

[["

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体现了各国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追求,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倾向于和平手段。(答对三点或以上)

消极影响:对战争的定义不明确,可被一些国家进行任意解释;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使得公约的约束力有限;没有涉及裁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根源。(答对两点或以上)

"]]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一“第一条:……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根据材料一“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的积极影响体现了各国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追求,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一“条约依前款规定生效后应开放一个必要期间,使世界所有其他国可以加入”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各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倾向于和平手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的消极影响包括对战争的定义不明确,可被一些国家进行任意解释;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使得公约的约束力有限;没有涉及裁军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根源。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加入《非战公约》的目的。

[["

目的:应对战争危险,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为苏联经济建设争取和平外部环境;塑造爱好和平国际形象,改善外交环境;扩大苏联的国际影响,参与和扩大国际合作。(答对三点或以上)

"]]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二“苏联政府认为应禁止一切国际战争,包括作为执行‘国家政策’工具的战争和服务于其他目的(如镇压人民解放运动)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加入《非战公约》意在应对战争危险,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二“第一条中谈到只可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执和冲突”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战公约》为苏联经济建设争取和平外部环境;根据材料二“因为这种行动排除解决争端的和平手段,使关系紧张,有助于制造战争气氛”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加入《非战公约》意在塑造爱好和平国际形象,改善外交环境;根据材料二“苏联政府认为拒绝恢复正常和平关系或破坏各国人民间这种关系也应列为公约所禁止的非和平手段”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加入《非战公约》可以扩大苏联的国际影响,参与和扩大国际合作。

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尽管只是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并未真正约束列强的行动。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作者认为《非战公约》(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9年,英、美、德等10国制定了《伦敦宣言》,这一国际公约首次系统阐明海战法规则,但因英国议会未通过而未正式生效。一战爆发后,美国提议各交战国接受该公约,德国将其实施,英国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规则。这(        ) 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照会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缔结一项双边永恒友好条约。凯洛格表示同意白里安的建议,但不主张缔结双边条约,建议缔结一个由美、法、英、德、意、日六国签署的多边条约(即后来的《非战公约》),然后对所有国家敞开大门。美国此举意在(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以下无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