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30年战争于1648年结束后,现代国家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政治家们承认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但是新的体系并没能真正阻止战争,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此。150年后,极具毁灭性的拿破仑战争导致了19世纪欧洲神圣同盟以及欧洲均势的建立。然而,19世纪的各种和平会议以及关于战争的国际禁律的出台,反而导致了各自利益和欲望的增长。

——据刘成《和平学》等整理

材料二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与大型武装冲突统计表(1986-1999)

区域大型武装冲突的数量安理会关于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安理会决议的比例(%)
非洲241354
美洲5240
亚洲22418
欧洲9778
中东11655
总计713245

——Peter Wallensteen《Understanding Conflict Resolution》

根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战争”前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各种和平会议以及关于战争的国际禁律”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

[["

变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解体,维也纳体系建立。

(从威…到维…特)预期目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实际结果: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现代国家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国际外交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一“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权国家成为国际法主体;根据材料一“政治家们承认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但是新的体系并没能真正阻止战争,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逐渐成为主流。

第二小问预期,根据材料二“政治家们承认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但是新的体系并没能真正阻止战争,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国际合作和法律约束来维护和平,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第三小问结果,根据材料一“150年后,极具毁灭性的拿破仑战争导致了19世纪欧洲神圣同盟以及欧洲均势的建立。然而,19世纪的各种和平会议以及关于战争的国际禁律的出台,反而导致了各自利益和欲望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会议和国际禁律没有维护和平,19世纪的欧洲仍然经历了多次冲突和战争。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联合国安理会制止大型武装冲突的作为。

[["

评价:安理会行使了制裁侵略的权力;体现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大型武装冲突;但另一方面,安理会制止大型武装冲突决议在不同区域的比例不平衡;安理会作用没能进一步发挥。

"]]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首先,做出总评。根据材料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与大型武装冲突中安理会决议的总比例有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86至1999年期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制止大型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效果参差不齐;在积极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二“欧洲的大型武装冲突9次, 安全理事会关于欧洲的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有7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安全理事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旨在解决特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冲突,例如针对非洲与前南斯拉夫等地的冲突。而这些决议通常要求冲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进行和平谈判,并在必要时实施武器禁运或经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在消极方面,亚洲的大型武装冲突22次, 安全理事会关于亚洲的大型武装冲突的决议数量有4次,而亚洲的安理会决议比例为1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然而,尽管有这些努力,安全理事会在实际执行其决议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特别是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对立,经常导致对安理会决议的执行力度不足。此外,安全理事会的反应往往滞后于冲突的发展,而且在实施和平维持行动时也常常受限于资源和授权的范围。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中心。如,总体而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这一时期内对于防止和结束大型武装冲突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多种因素,包括国际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安全理事会自身机制的局限性,其成效并不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高中 |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尽管只是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并未真正约束列强的行动。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作者认为《非战公约》(        ) 1909年,英、美、德等10国制定了《伦敦宣言》,这一国际公约首次系统阐明海战法规则,但因英国议会未通过而未正式生效。一战爆发后,美国提议各交战国接受该公约,德国将其实施,英国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规则。这(        ) 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照会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缔结一项双边永恒友好条约。凯洛格表示同意白里安的建议,但不主张缔结双边条约,建议缔结一个由美、法、英、德、意、日六国签署的多边条约(即后来的《非战公约》),然后对所有国家敞开大门。美国此举意在(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以下无法为其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