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的食物结构中肉、奶的含量较高,而中国人的食物则以植物性的饭菜为主,这种差异是由于畜牧业在中西方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形成的。此外,穿不仅是农业结构差异最终结果之一,而且也是差异(包括食物上的差异)发生的最初原因。衣着原料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在中国为养蚕,在英国则为养羊,但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两者都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谷物种植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结构。
——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一种来自工业生产线的食品而非厨房的方便食品出现了。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1880年,法国西海岸的食物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亿罐沙丁鱼罐头。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强有力的机器使面包轻而易举地被大批量生产;19世纪30年代末,乔纳森·迪克森·卡尔发明了饼干塑形机,将大量饼干从一条面团上切下来,以最便捷的方式制成大小一致的几何图形,这些都是独立工匠用手工难以完成的;1874年,浓缩牛肉汁被大量生产和销售。食物生产和食物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摘编自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农业结构的差异。
差异:西方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高于中国;西方农牧并举,中国农桑结合(或西方棉毛并举,中国棉麻结合)。
"]]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差异:据材料一“西方人的食物结构中肉、奶的含量较高,而中国人的食物则以植物性的饭菜为主”可知,西方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高于中国;据材料一“衣着原料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在中国为养蚕,在英国则为养羊,但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两者都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谷物种植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结构”可知,西方农牧并举,中国农桑结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对食品加工业产生的影响。
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推动食品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满足广大居民对食品的大规模需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健康风险。
"]]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据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一种来自工业生产线的食品而非厨房的方便食品出现了”可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据材料二“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强有力的机器使面包轻而易举地被大批量生产”可知,推动食品的规模化生产;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满足广大居民对食品的大规模需求;据材料二“1874年,浓缩牛肉汁被大量生产和销售。食物生产和食物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及所学知识可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健康风险。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