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篇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一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对非洲进行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场、水利工程等项目。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育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
——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杂交水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影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
影响:根据材料“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可知,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可知,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根据材料“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可知,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从事农耕和富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结合所学可知,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农业革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表现: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
关系: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
"]]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9世纪(英国)。
表现:根据材料“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结合所学可知,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可知,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根据材料“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可知,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
关系:根据材料“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根据材料“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
意义:根据材料“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后,产量达到10.8吨/公顷,远高于当地一般3吨/公顷的产量”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实现非洲的粮食安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