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朝的统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秦朝的统一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
——《全元文》第14册《卷477·吴澄五》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 选取角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
阐述: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先秦时期,形成了统一国家的认识,即“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朝实现了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采用了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元朝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多元一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洛局进一步发展。在这个统一的国家里,车不必同轨、书不必同文、行不必同伦,这种统一是多元一统的局面,赋予了中华民族多元一统以新内涵。因此,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来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中国古代。首先解读材料,三则材料中均是涉及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国家统一的主题,因此可以拟定论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其次,可围绕中华民族形成的各朝代的措施、历程以及影响等角度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如,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先秦时期,形成了统一国家的认识,即“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朝实现了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采用了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元朝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多元一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洛局进一步发展。在这个统一的国家里,车不必同轨、书不必同文、行不必同伦,这种统一是多元一统的局面,赋予了中华民族多元一统以新内涵。因此,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来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各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高中 | 秦朝的统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