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凡额办、派办……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②“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③“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

④“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

①②③④

","

①③④②

","

②①④③

","

②④①③

"]
[["D"]]

据所学,“凡额办、派办.….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将各种赋役和杂征合编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可知①的时间应为明朝;据所学,“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布加五分之一”这是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包括租、庸、调三个部分,可知②的时间应为唐朝前期;据所学,“其自后所生人丁……另造清册题报”这是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将人丁税并入田亩,不再单独征收人头税, 可知③的时间应为清朝;据所学,“户无主客……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这是唐朝中期的两税法,以资产为主要征税标准,取代了租庸调制,可知④的时间应为唐朝中期,故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唐太宗主张“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司马光主张“农乃天下之首务”;清康雍时期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这些主张和举措体现了(        ) 下表为隋代土地分配情况表(单位:亩),该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 唐宋时期,为了鼓励他人合法耕种大量存在的私有逃田,政府制定了专门的《盗耕种法》和《逃田法》。这两部经济法规从保护公私土地产权的角度,以是否交纳赋税作为判决是否盗耕逃田的关键依据。这体现了(        ) 有学者认为,曹魏时期开始推行的户调制来源于汉代推行的口赋、算赋制度。它一改口赋、算赋按人头征收货币的方式,而是将民户按资产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征收绢帛等实物。曹魏的户调制(        ) 《明夷待访录·田制》中写到:“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作者旨在说明,赋役征银(        ) 周代以前,多数妇女的初婚年龄在二十岁或二十岁以上。战国、秦、西汉期间逐渐提前,至东汉以后,多数妇女的初婚年龄在十五六岁左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