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有学者认为,曹魏时期开始推行的户调制来源于汉代推行的口赋、算赋制度。它一改口赋、算赋按人头征收货币的方式,而是将民户按资产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征收绢帛等实物。曹魏的户调制(        )

["

减轻了国家对个人人身的支配

","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

保障了小农的生产时间

"]
[["A"]]

据材料“一改口赋、算赋按人头征收货币……以户为单位征收绢帛等实物”可知,口赋和算赋主要以人口为单位进行征税,征税的核心是“人头”,这种方式会直接把人丁作为征税的依据,造成国家对个人人身的控制和支配,而户调制的引入则改变了这种征税方式,它按资产和户来征收,税收的负担不再完全依赖于人口数量,而是与资产水平挂钩,这意味着不再单纯依据“人头”对每个家庭征税,从而减轻了国家对个人人身的支配,故选A项;

户调制征收的是实物(绢帛等),而非货币,这实际上减少了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演变可知,唐朝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排除C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税收对象和形式的调整,而这种税制的变动对小农的生产时间并无太大影响,小农的生产时间主要受自然环境、服徭役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排除D项。

高中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唐太宗主张“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司马光主张“农乃天下之首务”;清康雍时期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这些主张和举措体现了(        ) 下表为隋代土地分配情况表(单位:亩),该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杜佑在《通典》中写道:“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唐德宗《定两税诏》中曰:“两税外辄别率一钱,四等官准擅兴赋,以枉法论。”这两则史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亩农田的大小不同,有160步、200步、240步等标准。秦统一后,向全国各地推行秦国240步为一亩的标准,同时明确田亩规划、封埒设置,禁止私自移动地界标志。秦朝的这一举措(        ) 唐宋时期,为了鼓励他人合法耕种大量存在的私有逃田,政府制定了专门的《盗耕种法》和《逃田法》。这两部经济法规从保护公私土地产权的角度,以是否交纳赋税作为判决是否盗耕逃田的关键依据。这体现了(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