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8分钟的新疆喀什分会场节目为国内外数亿观众奉献了一场溢满丝路风情的新春视听盛宴,“喀什”古称“疏勒”,是古丝绸之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摘编自《“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4分)

[["

主观目的: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2分)

客观效果:开辟了中西交通的要道,大大促进了中原和西域、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分)

"]]

第一小问主观目的,据材料一“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配合对匈奴的战争。第二小问客观效果,据材料一“中国向外输出丝绸……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开辟了中西交通的要道,大大促进了中原和西域、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的新特点,并说明“近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意义。(10分)

[["

新特点:政府腐朽没落,支持力度小;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外贸港口多;贸易量和规模及区域更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主要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任答三点,共6分)

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任答两点,共4分)

"]]

第一小问新特点,据材料二“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腐朽没落,支持力度小;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据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都带有大量的丝绸”可知,外贸港口多;贸易量和规模及区域更大;据材料二“任人宰割的悲剧”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主要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可知,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据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据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可知,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可知,为后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 |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西汉前期,丞相多由功臣担任。西汉中后期,丞相多出自精通儒学的“布衣”,皇帝更注重丞相的品德而非执政能力,与丞相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汉武帝时期,政府一方面倡导自耕农“力田”,奖励“耕垦”行为;另一方面,以租赁或授予的形式,将空闲的国有土地给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实行“假民公田”。这些举措旨在(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内史宁成“乃贳贷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致产数千万”。这说明,当时(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公元前81年,在汉帝国的京城,举行了一次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辩论大会,史称“盐铁会议”。会上,贤良文学60多人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展开了激烈争论。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经济政策,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这表明(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