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表2所示是部分典籍对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记述。

表2

序号内容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王溥《唐会要》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明)《嘉兴府志》

指出材料序号①中反映出的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

问题: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商人“富贵”而农民贫困。(2分)

成因:汉初实施“无为而治”政策;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商人势力未受到实质性限制。(2分,答出一点即可)

"]]

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可知,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商人“富贵”而农民贫困。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西汉初社会发展状况可知,汉初实施“无为而治”政策;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商人实力壮大;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利于农民发财致富;商人势力未受到实质性限制。

根据材料②③,指出唐宋时期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趋势。(4分)

[["

变化趋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商业活动逐渐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

据材料“诸非州县之所......散”可知,唐代县制以上设市,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据材料“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对比唐朝时期的城市可知,市突破时间限制,政府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商业活动逐渐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材料④中出现的大量雇佣劳动现象,被部分学者视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但也有学者认为其本质仍是“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或提出一个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

示例一:

选择观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

理由:油坊“募旁邑民为佣”,雇工达八百余人,按日计酬(“佣值二铢”),这说明劳动者与雇主形成了货币化的雇佣关系,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油坊分工明确,集中生产,产品面向市场销售,以盈利为目的,突破了传统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模式。因此,明代出现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新的生产关系属性不可忽视。(6分)

示例二:

选择观点:“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

理由:油坊雇工多为“赤身亡赖”“匿名避罪者”,劳动的临时性强,说明当时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油坊主要依赖人力劳作,表明当时技术革新有限;明朝延续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业资本扩张;儒家“农本”思想根深蒂固,排斥工商业发展。因此,当时雇佣劳动的出现只是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商品化发展需求的局部调整,未能突破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框架,本质仍是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6分)

示例三:

新观点:明代大量雇佣劳动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传统经营模式向新经营模式的过渡。

理由:略。(6分)(“示例”仅作为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本题为观点论证题,根据设问可知,已经有两种观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可以任选其一加以说明。

比如可以选择观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论证时主要从油坊“募旁邑民为佣”,雇工达八百余人,按日计酬(“佣值二铢”),体现雇佣关系和油坊分工明确,集中生产,产品面向面向市场,属于商品经济两个角度展开。

也可以选择观点:“传统经济模式的延续”。论证时从油坊雇工多为“赤身亡赖”“匿名避罪者”,劳动的临时性强;油坊主要依赖人力劳作,表明当时技术革新有限;明朝延续重农抑商政策;儒家“农本”思想根深蒂固,排斥工商业发展等角度说明当时雇佣劳动的出现只是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商品化发展需求的局部调整,未能突破传统的封建生产关系框架。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