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南方地区普遍处于“火耕水耨”的状态,但江西至迟在中唐已普遍使用牛耕。唐朝时期,江西已设置秧田,由直接播种转为育秧移栽。元和初年,江西观察使韦丹曾因江、饶等四州早损,于是修造陂堰,大力劝种麦粟。南唐时期,长期为官江西的李中作《村行》诗云:“极目青青珑麦齐,野塘波阔下凫鹭。阳乌景暖林桑密,独立闲听戴胜啼。”此诗描写的是阳春三月景色,正是冬麦生长茂盛时节。乾符二年(875年),唐僖宗称江西等地,米极多,稻米成熟期,米价极低。
——摘编自钟起煌主编《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隋唐时期,华北与江淮以南不少地区“商贾并凑”,往来贩运。唐代时,“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公私运漕,商旅轴胪相继”。张九龄在《登都城南楼》中称豫章“邑人半胪舰”。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舟船之盛,尽于江西。”司马迁时代的“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汆”局面,在江西地区已被打破,千里贩运粮食之事在这一地区时有所见。
——摘编自杨雪云等《唐代江西粮食生产与贸易述论》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至五代时期江西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
原因:铁犁牛耕的推广;耕作技术提高;稻麦轮作制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北民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官方政策的支持;作物品种多样化;江西自然条件与开发。(6分,答出三点即可)
"]]据材料一“江西至迟在中唐已普遍使用牛耕”可知铁犁牛耕的推广;据材料一“江西已设置秧田,由直接播种转为育秧移栽......大力劝种麦粟”可知耕作技术提高,稻麦轮作制的发展;据材料一“江西观察使韦丹......修造陂堰”可知水利设施的建设,官方政策的支持;唐末五代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补充了劳动力;据材料一“极目青青珑麦齐......阳乌景暖林桑密”可知作物品种多样化;据材料一“阳春三月景色,正是冬麦生长茂盛时节”可知江西自然条件与开发。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至五代时期江西粮食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8分)
表现:粮食价格便宜;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网络形成;突破地域限制;商品经济特征明显。(4分,答出四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江西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如造船业、运输业的繁荣;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缓解了区域间的供需矛盾。(4分,答出两点即可)
"]]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米极多,稻米成熟期,米价极低”可知粮食价格便宜;据材料二“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公私运漕,商旅轴胪相继”“千里贩运粮食之事在这一地区时有所见”可知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网络形成,突破地域限制;据材料二“华北与江淮以南不少地区‘商贾并凑’,往来贩运”可知商品经济特征明显。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舟船之盛,尽于江西”可知促进了江西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如造船业、运输业的繁荣;贸易突破地域限制,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据材料二“‘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汆’局面,在江西地区已被打破”可知缓解了区域间的供需矛盾。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