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秦朝的政治制度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朝的政治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秦朝的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到民国初年的政区演变表  

时期高层行政统县政区县级行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国
隋、唐前期 州(郡)
后唐期、五代道(方镇)州、府
宋、金州、府、军、监
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州、厅
民国初年县、设治局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根据材料,提取两个秦至民国初年政区演变的信息,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信息准确,论证有力,表达清晰)。

[["

示例:

信息:第一,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道、路)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过程。其中,三级割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第二,秦至民国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

阐释:首先,从整体上来讲,秦至民国地方行政区划始终在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秦汉郡、县两级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至唐前期州、县两级制,唐后期至五代道、州(府)、县三级制,宋路、州、县三级制,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五级制,明省、府、州、县四级制,清省、府、县,民国初年省、道、县三级制。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如唐朝的藩镇和元朝的行省制,层级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并且体现出了由虚入实和监察机构行政化的特点,如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的不断变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提高行政效率,并且大体上实现了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其次,就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从秦至民国始终存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及行政效率低等问题,需要不断继续调整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秦至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

根据材料可知秦至民国初年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情况,按照题目要求,“提取两个秦至民国初年政区演变的信息”,例如提取信息“在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一级政区,秦汉为郡,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明清为省。”其次,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所提取信息进行论证,如阐释:中国幅员辽阔,一级政区往往特别大,土地人口众多,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办法控制一级行政区划;州、道、路最初多为监察派出机构,但当发生叛乱或农民起义时,为调动地方积极性,参予平叛或镇压农民起义,往往变成了一级行政区。提取信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恋的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道、路)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最后省府县三级制。”阐释:中央集权是依靠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实现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围绕中央集权加强的方向发展,地方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可以说是中央集权推动了地方行政层级变化。提取信息“随着地方行政层级增加,原有的郡、州、路等一级行政单位的级别不断下降,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阐释:县制的设计比较合理,适合农民朝出晚归的出行要求,对于官员下乡劝课农桑也比较合适;县制是落实中央一切政令的基本单位,赋税征集、军队招募、百姓安居乐业皆属县的职责范畴;县制的财力、物力和军力有限,对中央政权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故县制有超强的稳定性。需要对所答内容进行整合,做好信息提取和总体阐释,最后进行总结。

高中 | 秦朝的政治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