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农业文明,也培育了传统的生态文明。相传,舜帝时就开始设立“虞”为管理环境系统中山林等自然资源的专职官员。先秦典籍《荀子·王制》主张“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汉初景帝诏“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唐朝时期,国家设置山林自然保护区,实施与物候等因素相关的环保禁令。宋真宗时期,知澧州刘仁霸以劝课农桑、提倡造林为内容编歌谣十首教民歌唱,以普及造林知识。元朝《大礼撒》规定,如失火导致草原被焚烧者,全家都会被处以死刑。明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相关的环境保护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摘编自张全明《宋代硬核环保措施及其核心价值》

材料二

清代后期,沙俄在修建中东铁路时,将自满洲里到绥芬河一千多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两侧森林砍伐殆尽。日本紧接沙俄之后,侵入东北,从俄商手中夺过在大兴安岭的木材采伐权,一直延续到伪满洲国时期。近代东北,实行开放,鼓励移民实边。“移民日盛,而从事于采伐开垦者亦日增,森林形象已变坏”。另外“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也给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1942年,据伪满洲国林野经营大纲的资料推算,当时森林面积约3000万公顷,较之清代中期减少近三成。

清末以前辽河曾是东北地区航运命脉,但20世纪初以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逐渐失去了航运功能。东北的西部边缘在民国时就已经出现了沙漠化的倾向,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率也明显增加。以黑龙江而论,船行于树梢,屋沉于水底,因此则农村经济动摇矣。

——摘编自王广义《近代中国东北资源与环境问题述评》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生态理念及治理措施。

[["

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循环再生。

措施:设置专职官员掌管山泽;鼓励种树,优化环境;设置山林自然保护区;注重环保宣传教育;颁布法令,对破坏植被的行为严加惩治。(任答四点)

"]]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理念:根据材料“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可分析出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循环再生。

措施:根据材料“舜帝时就开始设立‘虞’为管理环境系统中山林等自然资源的专职官员”可分析出设置专职官员掌管山泽;根据材料“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分析出鼓励种树,优化环境;根据材料“设置山林自然保护区,实施与物候等因素相关的环保禁令”可分析出设置山林自然保护区;根据材料“知澧州刘仁霸以劝课农桑、提倡造林为内容编歌谣十首教民歌唱,以普及造林知识”可分析出注重环保宣传教育;根据材料“《大礼撒》规定,如失火导致草原被焚烧者,全家都会被处以死刑”可分析出颁布法令,对破坏植被的行为严加惩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后期东北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

原因:沙俄、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东北移民实边政策,导致破坏性垦伐;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答)。(任答三点)

影响:辽河航运业走向衰落;畜牧业的发展受损;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经济发展困难。

"]]

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后期中国东北地区。原因:根据材料“沙俄在修建中东铁路时,将自满洲里到绥芬河一千多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两侧森林砍伐殆尽。日本紧接沙俄之后,侵入东北,从俄商手中夺过在大兴安岭的木材采伐权,一直延续到伪满洲国时期”可分析出沙俄、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根据材料“近代东北,实行开放,鼓励移民实边”可分析出近代东北移民实边政策,导致破坏性垦伐;根据材料“‘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也给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可分析出自然灾害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答)。

影响:根据材料“河道淤积,逐渐失去了航运功能”可分析出辽河航运业走向衰落;根据材料“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可分析出畜牧业的发展受损;根据材料“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率也明显增加”可分析出自然灾害频发;根据材料“农村经济动摇矣”可分析出农村经济发展困难。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环境治理的启示。

[["

启示: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启示:结合所学,从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尊重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高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