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铜镜是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上铸刻的铭文能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表2所列为部分常见的铜镜铭文。
表2
主题 | 铭文内容 |
人 |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
延年益寿辟不祥。 | |
家 | 家当大富乐未央,子孙具备居中央。 |
七子八孙居中央,夫妻相保如威央兮。 | |
国 | 多贺国家人民息,风雨时节五谷熟。 |
中国大宁,子孙益昌。 |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
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或多种价值取向,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价值取向,自拟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密。)
(12分)
价值取向:天人和谐的宇宙观、家族为本的伦理观、家国同构的政治观。
论题:铜镜铭文中的天人和谐与家国情怀
论述:汉代铜镜铭文深刻映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大核心价值取向:天人和谐的宇宙观、家国同构的政治观。
“天人和谐 ”体现于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 “风雨时节五谷熟 ”等铭文,强调人与自然应共生共荣。这不仅是生活祈愿,更上升为哲学与治国理念。汉代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应 ”,主张人事须顺应天道以求和谐。汉武帝时治理黄河,采纳贾让 “不与水争地 ”之策,正是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和谐的实践典范。
“家国同构 ”则清晰见于 “家当大富乐未央 ” “多贺国家人民息 ” “中国大宁 ”等铭文,视家庭幸福为国家安宁的基础,国家昌盛是家族兴旺的保障。西周宗法制度是此理念的极致体现,通过血缘纽带构建 “家国一体 ”的政治秩序。后世虽制度变迁,精神内核犹存。宋代范仲淹置办 “义田 ”,赡养宗族,即是士大夫以 “齐家 ”推动 “治国平天下 ”的生动写照,彰显家国情怀的深远影响。
这两种价值取向相互支撑, “天人和谐 ”为家国秩序提供宇宙观依据, “家国同构 ”为实现天人理想提供社会组织路径。它们共同熔铸为深沉的文化基因,从铜镜祈愿到士人 “为生民立命 ”的担当,一脉相承,至今仍为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关系提供宝贵启示。
这两种价值取向相互支撑,“天人和谐”为家国秩序提供宇宙观依据,“家国同构”为实现天人理想提供社会组织路径。它们共同熔铸为深沉的文化基因,从铜镜祈愿到士人“为生民立命”的担当,一脉相承,至今仍为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关系提供宝贵启示。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如据材料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 “风雨时节五谷熟 ” “家当大富乐未央 ” “多贺国家人民息 ”,可得观点:铜镜铭文中的天人和谐与家国情怀。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及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可以按从天人和谐、家国情怀角度结合材料及史实论述,使论据更充分,更有条理, 据材料“与天相寿,与地相长 ” “风雨时节五谷熟 ”可知,强调人与自然应共生共荣,这不仅是生活祈愿,更上升为哲学与治国理念。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应 ”,主张人事须顺应天道以求和谐;汉武帝时治理黄河,采纳贾让 “不与水争地 ”之策,正是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和谐的实践典范。据材料“家当大富乐未央 ” “多贺国家人民息 ” “中国大宁 ”可知,视家庭幸福为国家安宁的基础,国家昌盛是家族兴旺的保障。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度是此理念的极致体现,通过血缘纽带构建 “家国一体 ”的政治秩序;宋代范仲淹置办 “义田 ”,赡养宗族,即是士大夫以 “齐家 ”推动 “治国平天下 ”的生动写照,彰显家国情怀的深远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高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