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时候设立州制不是偶然的。这时汉朝的疆域较秦扩大许多,设置郡国已达百二之数,管理有所不方便。有必要在郡国之上设新区划,置州刺史,使之督察郡国政务,中央因之了解到更多情况。武帝改变了汉初以来重“黄老思想”的传统,而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治国。因此,儒家经典也被利用来解释一切现象,在全国设州也不例外,  《禹贡》 《职方》两篇是儒家经典中的篇章,合两者不重复的州名来设州是很自然的事。于是,就在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摘编自曹尔琴《汉代州郡的设置及其分布》

材料二

唐代道制改起于睿宗、玄宗之际, 以景云元年(710)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五道,置按察、采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 以乾元元年(758)改置观察使, 大历十二年至建中三年(777—782)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前后持续近70余年。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实行州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后汉朝州制变迁的概况。  

[["

原因:疆域辽阔,郡国增多,出现管理难题(或答“加强对郡国监察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

变迁概况:东汉时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

"]]

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这时汉朝的疆域较秦扩大许多,设置郡国已达百二之数,管理有所不方便。有必要求在郡国之上设新区划,置州刺史,使之督察郡国政务,中央因之了解到更多情况”,可得出疆域辽阔,郡国增多,出现管理难题;据材料“而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也被利用来解释一切现象,在全国设州也不例外,《禹贡》《职方》两篇是儒家经典中的篇章”,可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变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原来的监察区“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道的划分依据,说明唐代道制在“近70余年”中的改革趋向。  

[["

划分依据:山川形势。

改革趋向:增多道的数量;从变革运行机制到纳入正式官僚体制;从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发展到地方一级行政实体。

"]]

本题是特点、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第一小问划分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道的划分依据为山川形势。第二小问改革趋向:据材料“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五道”可得出道的数量增加;据材料“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以乾元元年(758)改置观察使,大历十二年至建中三年(777—782)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可得出从变革运行机制到纳入正式官僚体制;据材料“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及所学可得出从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发展到地方一级行政实体。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