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某考古队在吐鲁番地区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墓志题为“开元十二年岁次己酉甲子廿日故翊卫张大良之灵”,同时出土庸调布一件,布的一端见楷体墨书:“河南府长水县归仁乡刘元楷”,墨书上钤朱色篆文“长水县印”一方,下有倒写草书“行达”二字。这可以用来佐证( )
西域地区与内地文化交流频繁
","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贸易发达
","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有效管理
","实物地租是主要的赋税形式
"]唐代墓葬出土的墓志与庸调布,墓志有明确时间及墓主身份,庸调布来自河南府长水县并钤有县印等,反映出唐代中央政权对吐鲁番地区的管理落实到户籍、赋税等方面,能佐证中央对西域实施有效管理,故选C项;
材料未涉及艺术、宗教等文化元素,仅体现行政文书和赋税流程,无法直接证明西域与内地的文化交流频繁,排除A项;
庸调布是政府征收的赋税物资,并非商品贸易的产物,无法反映边疆与内地的商业往来,排除B项;
唐代租庸调制中"租"为粮食,"调"为布帛,"庸"为力役,材料仅涉及"调"的实物形式,无法推断整个赋税体系中实物地租是否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