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下表为明代沿海地区主要海防卫所城池的数量统计。
| 地区 | 辽东 | 山东 | 北直隶 | 南直隶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 千户所城数量(个) | 9 | 23 | 22 | 20 | 32 | 19 | 58 |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特征:以维护政权稳定为核心;维护君权与国家安全相统一;重视农业生产;以富国强兵为前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崇尚和平是主流。(任意四点)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得出以维护政权稳定为核心;维护君权与国家安全相统一;根据材料“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得出重视农业生产,以富国强兵为前提;根据材料“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得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根据材料“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得出崇尚和平是主流。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
内因:维护专制统治的现实安全需要;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相对发达;海禁政策的推行。
自然经济的影响;理学思想的禁锢。(任意三点)
外因:新航路开辟;西方的殖民侵略;东南沿海倭寇和海盗的骚扰。(三点)(学生若从国防安全意识统治者意志、经济利益、国家实力、小农经济国际环境等角度分析也可,参考内因外因标准赋分)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从内部来说,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的现实安全需要,当时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相对发达,明朝政府推行了海禁政策等,同时还和自然经济以及理学思想的禁锢有关。从外部来说,主要和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侵略以及东南沿海倭寇和海盗的骚扰有关。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