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北宋时期有朝臣上疏中提到:“盖祖宗朝赐予之费(岁币),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由此可知,榷场的设置( )
带有浓厚的政治斗争意蕴
","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保证了宋朝财政收支平衡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从材料“取之于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可知,北宋通过榷场贸易获取的收益用于支付岁币,宋朝认为自己并未受损,这表明榷场不仅是经济交流场所,更带有与辽夏等政权政治周旋的意图,故选A项;
榷场虽促进物资流通,但材料强调其用于岁币的政治功能,而非直接满足民众需求,排除B项;
材料仅说明岁币来源,未涉及宋朝整体财政收支状况,无法推断平衡与否,排除C项;
榷场客观上促进商品交换,但材料核心是其政治功能,而非经济规律驱动的自然发展,排除D项。
高中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