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秦朝的统一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朝的统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秦朝的统一

边疆经略

材料一

秦始皇在边疆治理理念上希望“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从而达到“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秦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典属国,“掌蛮夷降者”;设典客,“掌诸归义蛮夷”。秦始皇三十三年之后,境内蛮夷全部划归郡下之道,由国家官吏行使管理职责。睡虎地秦简中有《属邦律》《法律答问》等,《法律答问》提出:少数民族斗殴伤害了秦人,可以用作为货币的布来抚慰,少数民族首领犯罪,量刑时可以从轻论处,或给予赎免等。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等

材料二

汉武帝经略边疆的措施(部分)
元狩四年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匈奴浑邪王等首领归汉,“因其故俗,为属国”;在渔阳、上谷、辽东等地设护乌桓校尉;派兵“出桂阳、下湟水……咸会番禺(在今广东)”,设郡县;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为资助归顺的少数民族,武帝“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元狩二年“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地新秦中(今宁夏)以实之”,由官府供给种子、农具等,汉代大规模屯田由此开始。元封三年,派赵破奴从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击败车师和楼兰王,疏通道路,掌控天山南北交通,在轮台屯田积粟,供应来往行人。

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朝边疆治理措施的特点。

[["

特点:以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为目的;设置专门机构管辖;注重法制;对少数民族实行优待政策。

"]]

本题为特点题。时空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可知,以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为目的;根据材料“秦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典属国”可知,设置专门机构管辖;根据材料“睡虎地秦简中有《属邦律》《法律答问》”可知,注重法制;根据材料“少数民族首领犯罪,量刑时可以从轻论处,或给予赎免”可知,对少数民族实行优待政策。

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经略边疆的意义。

[["

意义: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疆域,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的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同时也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

本题为影响题。时空为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还”可知,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疆域,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为资助归顺的少数民族,武帝‘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可知,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的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时也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中 | 秦朝的统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朝甲骨文中有“令”“告”“册”等字,周王及诸侯对属下官爵车服礼器的赐予常用“命”,如“命书”,秦统一后,始皇改“命为制”“令为诏”为御用公文,且制诏的末尾署有“具为令”“著于令”等语。公文用语的变化反映了(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能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据《睡虎地秦简》记载:郡县所任用的佐,在其他郡县做事而不到任管理职务的,按轻微的犯令论处;在战争期间,官吏不听从派遣,则要受到较重的惩罚。这反映了秦朝(        ) 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征纳内地“逋(逃)亡人、赘婿、贾人”至陆梁地(今两广等地区),“为桂林、象郡、南海”。这一措施的实施(        ) 秦朝建立后,丞相李斯编写了儿童识字课本《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与太史胡毋敬也先后组织编写过类似的书籍。它们在汉代被汇编成册,称为“秦三苍”。以上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