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拜占庭与俄罗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

特点:主动性;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或写融合欧亚文化也可);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任答2点)

原因: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曾受蒙古的统治;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

"]]

形式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可知,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中国移民赴日本)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知,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据“(隋唐时期)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可知,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

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

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

认识:根据材料三中“(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综合三则材料及相关问题,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可知,美洲大陆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近代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

认识: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

高中 | 拜占庭与俄罗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它将不同民族文化适用的部分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使拜占庭文化得以在欧洲和地中海世界古典文明普遍的衰败形势中迅速摆脱危机,并获得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一论述体现出拜占庭(        ) 查士丁尼皇帝曾说《法典》编纂是“在上帝的帮助之下”完成的,“全能的上帝……展现了他的支持”。8世纪的《法律选编》在序言中指出:“万能的造物主……给予人类法律,以帮助人类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摩西法典》则完全出自《圣经》。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在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时期,几乎占据国家全部高级职位的大贵族们,经常抱怨这位莫斯科大公只同身边的几个谋臣——“两个寝殿官”——共谋国事,不与大贵族杜马(议院)议政。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莫斯科公国(        ) 4世纪,拜占庭学者瓦西里早年接受了系统的世俗教育,精通古典文学,后来致力于用古典希腊哲学概念来思考和解释基督教教义。神学家格列高利早年对古希腊戏剧和诗歌颇有研究,后来留下大量模仿古典叙事诗的宗教散文和神学教义论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537年,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条新律,规定“只有皇帝才有分发金币的权力,而执政官只能分发银币”。直到11世纪20年代,拜占庭金币一直保持着约24克拉的足金状态。此后数十年中,其纯度从约24克拉急速下降到了约8克拉。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拜占庭(        ) 12世纪,基辅罗斯东正教会的修士们系统记录重大事件,形成编年史《往年故事》,这是东斯拉夫人最早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从部落时代到12世纪的完整历史,编年史将基辅统治者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类比。这有助于罗斯人(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