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新唐书》中关于武则天的记载。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唐人称武则天“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材料二

唐代对武则天的记载多集中于史书、野史及笔记小说,除史书中的传记类作品篇幅相对比较长以外,其他作品多是只言片语,或是简短的小故事。记载的多是关于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比较接近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貌。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和长篇作品小说,武则天形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韩林《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

[["

原因:奖励农桑,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

"]]

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及所学可得出奖励农桑,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由材料“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及所学可得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由材料“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可得出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相较于唐代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变化:记载体裁的变化,从以史书传记为主变为以中、长篇小说为主;记载内容的变化,从以记载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为主到以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内容为主。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儒家思想的影响;政权更迭变化的影响。

"]]

本题是对比题、背景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变化:由材料“唐代对武则天的记载多集中于史书、野史及笔记小说,除史书中的传记类作品篇幅相对比较长以外,其他作品多是只言片语,或是简短的小故事。”“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和长篇作品小说”可得出记载体裁的变化,从以史书传记为主变为以中、长篇小说为主;由材料“记载的多是关于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比较接近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貌。”“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和长篇作品小说”可得出记载内容的变化,从以记载武则天的言行、施政措施、朝野逸事等为主到以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内容为主。

原因:由材料“晚明时期的武则天形象在文人士大夫的政论、文集、小说和戏曲中频频出现,出现了较多关注武则天与太宗、高宗的中篇和长篇作品小说”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还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政权更迭变化的影响等。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唐高宗曾下诏严禁五姓七望互相通婚,然而禁令遭到了抵制,有仕女宁愿终身不嫁,拒绝与外姓通婚;旁支散叶的破落户甚至会以禁婚家自诩,以抬高地位,索要更多的钱财。这反映唐代(        ) 下表为汉、唐部分地区水利工程数量对比。据此推知,唐代(        ) 史书记载,松赞干布与公主成婚后,“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人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唐人称这些外蕃子弟“服改毡裘,语兼中夏,明习汉法,睹衣冠之仪,目击朝章,知经国之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多世居乡里;隋唐之际,士族开始纷纷迁徙、著籍两京周边,形成“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唐太宗时修订的《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将李唐皇族列为第一等;武则天时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进一步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武氏被定为第一等。这(        ) 自从狮子形象传入我国,昆仑奴牵狮造型发生了深刻变化。读下表: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