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自从狮子形象传入我国,昆仑奴牵狮造型发生了深刻变化。读下表:
昆仑奴牵狮形象的变化
元素 | 具体表现 | 初唐、盛唐 | 中唐、晚唐 | 五代以后 |
昆仑奴 | 用力、神色紧张 | + | — | — |
引绳僵直 | ++ | + | — | |
数量 | ++ | + | — | |
狮 | 獠牙 | + | + | — |
装饰 | — | + | ++ | |
表情狰狞 | ++ | + | — |
注:“+”表示包含相关元素;“—”表示不含相关元素
上表反映了( )
异域文化的中国化趋势
","盛唐文化逐渐走向衰落
","陆上丝绸之路日渐阻滞
","藩镇割据影响艺术创作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五代的中国。昆仑奴牵狮造型从印度、西域等地传入中国内地,起初保留明显的异域文化特征,如初唐、盛唐时期狮子形象凶猛慑人,有獠牙,表情狰狞,牵狮的昆仑奴用力、引绳僵直,给人紧张感。到了后期昆仑奴牵狮造型逐步中国化,如晚唐、五代时期昆仑奴的神态更自然、狮子的形象更可亲,成为增加了装饰的瑞兽。上述变化反映了异域文化的中国化趋势,A项正确;
材料所述为昆仑奴牵狮造型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而非文化盛衰变化,排除B项;
唐代之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但材料所述变化主要是因为文化融合和中国化,而非主要因为对外交往通道情况的影响,排除C项;
藩镇割据主要是造成文化破坏,初唐、盛唐的一些异域文化特性在晚唐、五代时期淡化,是因为文化融合和中国化,而非由于藩镇割据的破坏,排除D项。
故选A项。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